重返公安厅的工作,在裴书文(祁同伟)刻意营造的沉稳低调中,平稳地推进了几天。他按部就班地处理积压文件,听取各部门汇报,偶尔进行不打招呼的基层调研,一切显得有条不紊。厅里的干部们逐渐适应了这位“病后”似乎更加内敛、也更注重规则的厅长,最初的观望和猜测,慢慢被一种新的工作节奏所取代。
然而,这种表面的平静之下,所有人都清楚,一股足以改变汉东格局的巨大力量,正在逼近。省委大院里,关于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即将到任的消息,已经不再是秘密,各种小道消息和猜测甚嚣尘上,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期待、焦虑和不确定性的紧张氛围。
裴书文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沙瑞金的到来意味着什么——一场席卷汉东官场的风暴即将拉开序幕。他必须在这场风暴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要避免被卷入漩涡中心,又要伺机为自己争取主动。
这天下午,裴书文正在办公室审阅一份关于全省治安形势的分析报告,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响了起来。是省委办公厅的紧急通知:中央组织部领导即将抵达汉东,明天上午九点,在省委礼堂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宣布重要人事任命,要求各省直机关、各地市主要负责人准时参加。
该来的,终于来了。
裴书文放下电话,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院子里在秋风中摇曳的树木。明天,他将第一次在正式场合面对沙瑞金。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会面,而是一次无声的较量,一次初步的定位。他留给沙瑞金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他回想原着中沙瑞金的形象:务实、强硬、眼光毒辣,对汉东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抱有高度的警惕,尤其对祁同伟这种“政治明星”带有先入为主的负面看法。如何扭转这种刻板印象?硬凑上去表忠心是下下策,只会适得其反。故作清高、特立独行更是愚蠢。
唯一的办法,就是展现出一个与传闻截然不同的祁同伟:一个恪尽职守、沉稳干练、以工作为重的业务型干部形象。
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分,汉东省委礼堂。会场内庄严肃穆,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庄严的国徽和党徽,台下座无虚席,全省副厅级以上干部几乎全部到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凝滞的安静,偶尔有低低的咳嗽声或翻动文件的声音,更显得气氛凝重。
裴书文穿着熨烫平整的警服,提前十分钟到达,在自己的座位上安然就座。他的位置在中前排,视野良好。他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而是微微低着头,似乎在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会议材料,表情平静,看不出任何特别的情绪。但他眼角的余光,却敏锐地扫视着会场,观察着每个人的神态。
高育良作为省委副书记,坐在主席台前排,神色沉稳,偶尔与旁边的李达康低声交流一句,两人脸上都带着公式化的严肃。李达康则一如既往地挺直腰板,目光锐利,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强势。其他常委们也各怀心思,表情各异。
八点五十八分,会场入口处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只见在中央组织部一位领导和几位工作人员陪同下,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刚毅、目光如炬的中年男子,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走了进来。
沙瑞金!
他穿着一身深色西装,没有打领带,显得既正式又不失亲和力。他的步伐不快,但每一步都踏得很实,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那眼神并不凌厉,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穿透力,让每一个被他目光扫过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脊背,收敛了心神。
裴书文的心跳也微微加速,但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目光迎向沙瑞金扫视过来的视线,没有躲闪,也没有刻意迎合,只是以一种下级对上级应有的、不卑不亢的平静姿态,微微颔首致意。
沙瑞金的目光在裴书文脸上停留了不到半秒,似乎并没有任何特别的表示,便移向了别处。但裴书文敏锐地捕捉到,那瞬间的目光中,似乎少了一丝预想中的审视和冷淡,多了一分……纯粹的好奇?或许是他多心了。
会议议程按部就班。中央组织部的领导宣读了中央关于沙瑞金同志任汉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的决定。随后,沙瑞金发表了简短的就职讲话。
他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没有过多的客套和寒暄,开门见山:“中央派我到汉东工作,是对我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初来乍到,对汉东的情况还不熟悉,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的主要任务是调研、是学习……”
话语朴实,却蕴含着强大的自信和力量。他强调了“稳定”、“发展”、“民生”和“从严治党”几个关键词,尤其提到“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语气虽然平和,但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与会者的心上。
“……汉东的事业,是全体汉东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事业。我希望,也能相信,大家能够团结一心,恪尽职守,共同把汉东的工作做好,不辜负中央的期望,不辜负汉东人民的重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