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轻易许诺,也没有拒绝,态度暧昧,却又滴水不漏。
颜卿心中暗赞东方凌风的沉稳,知道此行目的已基本达到,便不再多言,起身告辞。
送走唐使,东方凌风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天边的残月,冷然自语:“唐国……北辽……还有那些蠢蠢欲动的诸侯……”
他的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东域地图,手指重重地落在了北辽的位置上。
“韩殇……来得正好。”
这时刚好谢灵运也来。
“玄孙拜见谢相。”东方凌风深鞠一躬。
“私底下不必叫我谢相,叫我玄祖就行了。”
“玄祖,不知此番前来可是有要事相商?”东方凌风恭敬问道。谢灵运抚须微笑:“如今北辽虎视眈眈,唐国虽示好但也心怀鬼胎,我思来想去,可前去琅琊山请我大师兄诸葛孔明出山相助。”东方凌风眼睛一亮:“听闻诸葛孔明神机妙算,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请得他出山,我秦国如虎添翼。只是不知他肯否出山?”谢灵运自信道:“我与他情谊深厚,且如今东域局势危急,为保东域百姓安宁,他定会出手。”东方凌风大喜:“如此甚好,那就有劳玄祖走这一趟。”谢灵运点头:“事不宜迟,我即刻出发。你且在此稳住局面,做好应对北辽的准备。”说罢,谢灵运便转身离去,东方凌风望着其背影,心中燃起希望,暗暗发誓定要守护好秦国,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片天。
一场由北辽南下引发的风暴,正在东域悄然酝酿。唐国的拉拢,秦国的崛起,以及宋、汉、齐、楚、晋、蜀、周等诸侯国的观望与算计,使得原本就复杂的东域局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宋国.商丘
宋王收到了唐国遣使赴秦的消息,眉头紧锁。太尉再次进言:“王上,唐国已然行动,我宋国若再迟疑,恐将错失先机!东方凌风虽篡秦,但北辽南下乃是燃眉之急。我等当立即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齐、楚、晋等国,共同抗辽。如此,既能保全东域,宋国亦能在诸侯中树立威信!”
宋王沉吟道:“唐国此举,是为抗辽,还是为扶持东方凌风,尚未可知。若我等贸然联合,万一被唐国利用,岂非得不偿失?”
“王上明鉴!”太尉急切道,“无论唐国初衷如何,抗辽乃是眼下唯一共识!若北辽得逞,我等皆无宁日!韩殇狼子野心,绝非仅为‘打草谷’而来!”
宋王仍在权衡,宋国国力中等,夹在大国之间,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汉国.汉阳
汉王刘祺鑫接到了西线传来的情报,卫青川已加强防御,边境暂无异动。同时,派往北辽和秦国的密探也传回了消息:韩殇已完全掌控北辽,先锋营开始集结;东方凌风与唐使会面,具体内容不详,但气氛平和。
丞相魏羡分析道:“王上,看来北辽南下已是箭在弦上。唐国遣使入秦,意图明显,是想稳住秦国,孤立北辽。东方凌风此人,不可小觑,唐国亦非善类。我汉国地处中原腹地,当务之急仍是固守边境,休养生息。但也需密切关注局势,若诸侯真能形成抗辽联盟,我汉国亦当适时加入,万不可让北辽铁骑踏入中原一步。”
刘祺鑫点头:“丞相所言极是。传朕令,继续加强戒备,静观其变。同时,密切联络齐、楚两国,探其意向。”
齐、楚、晋、蜀、周国
各国君主与大臣也都在紧锣密鼓地商议着对策。齐国地处东海之滨,富庶但军事实力相对较弱,倾向于联合抗辽以自保;楚国地域辽阔,实力雄厚,楚王野心勃勃,正盘算着如何在抗辽之战中攫取最大利益;晋国与北辽边境接壤,感受到的威胁最为直接,已开始整军备战,并主动遣使向邻近的秦国和周国表达了联合抗辽的意愿;蜀国偏居西南,一向与世无争,但也意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开始加强北部关隘的防守;周国作为老牌诸侯国,虽已不复当年荣光,但仍有一定影响力,周王正试图在诸侯间斡旋,寻求自保之道。
一时间,东域各国,或明或暗,或主动或被动,都因北辽摄政王韩殇的南下之心和唐、秦两国的互动,而被卷入了这场即将到来的巨大漩涡之中。
一场前所未有的东域诸侯联合抗辽的大戏,正在悄然拉开帷幕。而身处风暴中心的东方凌风与他的秦国,将在这场大戏中扮演何种角色,无人能预料。新的棋局,已然全面展开。
喜欢神风永恒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神风永恒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