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颖脸色苍白,带着倦意沉沉睡着。
何秋轻步走近她们母子,满眼怜爱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他侧身问绿珠:“是少爷还是小姐?”
绿珠满脸喜色地说道:
“公子。”
朱玉颖头胎就为何秋生了个儿子,不仅她自己松了一口气,连丫鬟们也放下心来。虽然何秋与朱玉颖感情深厚,但有了儿子之后,关系自然更稳固,何秋纳妾的可能也小了许多。
何秋心里却有些遗憾,想着如果是个女儿就好了,女儿才是爹的贴心小棉袄。而且如果有个姐姐带着,后面的弟弟妹妹也会更轻松。
他低头不语,只是轻轻捏着儿子的小手。虽然孩子长得不算好看,但终究是自己的骨肉,何秋并不嫌弃。
谁知逗了一会儿,孩子忽然哇哇大哭起来。何秋顿时慌了手脚,笨拙地试图把他抱在怀里哄睡,结果孩子哭声越来越大。
哭声惊醒了朱玉颖。她看着何秋哄孩子的笨拙模样,不禁微微一笑,轻声嗔怪:
“孩子怕是饿了,你这样哄有什么用?”
“绿珠,快去请奶娘来。”
绿珠应声而去,赶忙去找奶娘。
何秋不好意思地看向朱玉颖,深情说道:
“娘子,辛苦你了。”
朱玉颖耳根微红,却故作镇定:
“哼,一点诚意都没有。”
何秋不以为意,只是笑呵呵地看着朱玉颖,连怀里的孩子都忘了。
等奶娘来了,何秋赶紧把孩子递过去,将众人都打发出去,屋里只剩下他和朱玉颖。
朱玉颖慌张地说:
“你想做什么?稳婆说了,现在不行。”
何秋忍不住笑出声:
“我又不傻,怎么会现在想那种事。”
他在床边坐下,将朱玉颖的头轻轻放在自己腿上,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她,手指缠绕着她的发丝。
朱玉颖起初还有些紧张,见他确实没有别的意图,这才松了口气,娇嗔地白了他一眼,顺势在何秋腿上小憩起来。
两人就这样安静温馨地度过了一个下午。
到了晚上,何秋的腿已经麻了,但他毫不在意,只是满心欢喜地看着这个为他生儿育女的人,想要把朱玉颖的容貌刻在心里,铭记一生。
绿珠送来晚饭时,见两人还这般亲密,心里颇不是滋味。
虽然恩爱是好事,可这样……实在让人看得不好意思。她们这些丫鬟都还没成亲呢,真是……
两人如胶似漆的日子,直到徐妃来访才告一段落。
徐妃见小两口这般恩爱,很是不客气地说了他们几句。从那以后,何秋才算安分下来,灰溜溜地回到燕王府,帮朱棣处理事务。
朱棣见消失几日的何秋突然回来,不由打趣:
“这是什么风把你吹回来了?”
何秋故作无辜:
“是岳母大人让我来的。”
朱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既然来了,就赶紧干活。”
何秋嚷道:
“您先别急,至少跟我说说现在蒙古降人的安置进展如何?”
朱棣向何秋简要说明了当前蒙古人的状况。他们大多已适应为大明工作赚钱的生活,日常习俗也逐渐向中原靠拢,但仍有部分顽固分子不愿改变。对于这些人,朱棣打算在草原建城后将其集中迁入城中居住。
朱棣对何秋提出的青贮技术颇为信任,因为何秋以往的建议从未出过差错。何秋询问筑城方法,朱棣笑着说正是采用了他的方案——用青砖水泥砌墙,碎石水泥打地基,既节省成本,坚固程度却不输传统工艺。
这个成功案例让朱棣萌生了重修北平城墙的念头。元大都时期北平城发展迅速,城外新建了许多民居,缺乏安全保障。如今既有条件,他打算扩建城墙将这些区域纳入保护范围,这也将成为他的政绩之一。
何秋对此表示赞同,既然有现成的劳动力,不妨让蒙古人再建一道城墙,既能提升防御,又能赢得百姓称赞。他还建议借此机会重新规划城内布局,拆除杂乱建筑。朱棣却为难地表示资金不足,搬迁民居和坟茔都需要补偿款。
何秋不以为然,提出用配备火炕的新房置换旧房的方案。朱棣起初担心亏损,但经过何秋核算:水泥和青砖都是自家生产,成本极低;搬迁后的黄金地段可建造豪宅售予富商官员,反而能够盈利。朱棣不禁感叹何秋真有经商之才。
第193章 北平城大建
何秋笑而不答,这些方法其实源自现代开发商的常见手段,而且尚未涉及公摊面积、预付款等更多策略。既然要改造北平城,除了重建规划,市容整顿也需提上日程。虽然北平不像同时期欧洲城市那样污秽不堪,但街道上仍随处可见垃圾杂物。
阴沟时常堵塞,积水难消,晴天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垃圾四散,极易滋生疫病。
何秋有意改善此状,便与朱棣商议如何整顿北平城。
朱棣指出,北平的市容本归顺天府与城门兵马卫所共管,但二者职责繁多,人手不足,难免推诿。现下多靠征发徭役,令百姓按坊定期清扫,虽节省开支,却难以维持整洁。
喜欢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大明:开局捡个永乐大帝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