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摘光了果子的花生秧,则被整齐地码放在院子的另一个角落,堆成了一座更大的绿色小山。这些干枯的秧苗,在吴建军和李秀云眼里同样是宝贝。李秀云一边摘着花生,一边对小普同说:“这秧子晒干了,拉去磨坊磨成粉,掺上麸皮,可是喂猪的好饲料!一点都不能糟蹋!”
几天后,院子里晾晒的花生果,在秋日干燥的阳光下渐渐褪去了新鲜的水汽,外壳变得硬实,呈现出更加深沉的金黄色,摇一摇,里面的果仁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说明已经干透了。该上房顶了——那里才是最终的、也是最理想的晒场。
吴建军再次扛来了木梯子。他将晒得半干的花生果装进麻袋里。这次,小普同被允许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在房顶接应。
吴建军把沉甸甸的麻袋扛在肩上,沿着梯子稳稳地爬上房顶。小普同早已在房顶铺好了塑料布,他学着父亲的样子,解开麻袋口的绳子,双手抓住袋底两角,用力往上一提、一抖——“哗啦啦……”金灿灿的花生果如同欢快的瀑布,倾泻而出,瞬间在塑料布上铺开一片耀眼的金黄!
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房顶上,洒在这片金色的“瀑布”上。小普同拿着一个小耙子,仔细地将花生果摊开、摊平。他站在高处,俯瞰着脚下的院落和远处的村庄。院子里,那座由花生秧堆成的绿色小山,在阳光下也泛着干燥的灰绿色光泽。母亲李秀云正拿着一把大扫帚,仔细地清扫着散落在秧子堆周围的碎叶。
风从田野吹来,带着成熟的、干燥的谷物气息,拂过小普同汗津津的小脸。他看着房顶这片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光的“海洋”,又看看院子里那座沉默的绿色“小山”,一种奇异的、混杂着辛劳、满足和成就感的情绪在心底涌动。汗水浸透了每一颗花生果的纹路,也浸透了那些干枯的秧苗。泥土里的根须,屋顶上的果实,还有即将变成猪饲料的秧子……没有一样被浪费。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秋天最沉甸甸的答卷。小普同抓起一把温热的、硬实的花生果,任由它们在指缝间沙沙滑落。他剥开一颗,露出里面粉红色的、饱满的果仁,放进嘴里,慢慢咀嚼。一股浓郁的、带着阳光味道的油脂香气瞬间在口腔里弥漫开来,混合着泥土的芬芳和汗水的咸涩,成了他对“收获”这个词,最深刻、最本真的体味。脚下的村庄在暮色中升起袅袅炊烟,房顶的花生果在晚风中轻轻滚动,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大地在低语,诉说着一个关于汗水与馈赠的、生生不息的故事。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凡人吴普同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