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
春节过后,重庆的晨雾还带着几分料峭寒意,邓鑫元和苏晚就收拾好行李,从老家返回了市区的家。推开房门,苏晚看着书房里堆着的科研资料和学生作业,突然拉着邓鑫元的手说:“咱们把书房改了吧,弄个‘备孕角’,多添点人气。”
邓鑫元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听你的,怎么弄都行。”那周末,两人跑遍了花鸟市场和家居店。邓鑫元把书架上的专业书籍挪到客厅的储物柜里,腾出半面墙贴了张大大的排卵期日历,用不同颜色的便签标注着注意事项;苏晚则在书桌左侧摆上一本崭新的备孕手册,封面上贴着两人去年拍的合照,照片里她挽着邓鑫元的胳膊,笑得眉眼弯弯。阳台的角落,邓鑫元种上了几盆绿萝和多肉,嫩绿的枝叶顺着花盆垂下来,风一吹就轻轻晃动,空气里渐渐弥漫开泥土和绿植的清香。
从那天起,邓鑫元的生活多了一项雷打不动的任务——早起跑步。以前他忙学院的事,经常连早饭都顾不上吃,更别说运动了,手机里的运动APP常年停留在两位数的步数。可现在,每天早上六点,他都会准时穿上运动鞋,绕着小区跑一个小时。初春的风还带着冷意,他跑得出了汗,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后背的衣服湿了一片,却越跑越有劲。有次下着小雨,苏晚劝他别去了,他却拿了把伞就往外冲:“雨中跑步更舒服,咱们宝宝以后肯定身体好。”
晚上苏晚给学生改作业时,总能看到邓鑫元坐在沙发上看备孕科普视频,手里还拿着个小本子记笔记:“老婆,你看这个专家说,孕前要补充叶酸,每天0.4毫克,我明天就去药店买。”“还有这个,说男生要戒烟戒酒,我从今天起就把烟戒了,酒也不碰了。”苏晚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话他:“以前让你陪我散步,你总说‘院里还有事要处理’,现在为了孩子,倒成了‘养生达人’。”邓鑫元放下本子,走过去搂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为了咱们的宝宝,也为了爸妈盼孙子的心愿,必须积极。”
苏晚也没闲着。她听同事说老中医调理身体很管用,就特意托人打听,找到了一位口碑很好的老中医。每周三下午没课,她都会坐一个小时的公交去中医馆,让老中医把脉、开药方。回到家,她把药材分门别类地装在小袋子里,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煎药。砂锅放在煤气灶上,火苗舔着锅底,药香慢慢飘满整个厨房,有点苦,却带着希望的味道。苏晚端着药碗,皱着眉头喝下去,然后赶紧吃颗冰糖压一压——以前她最怕吃苦,现在却喝得格外认真。
她还戒掉了最爱的咖啡和奶茶。以前备课累了,她总爱冲杯浓咖啡提神,周末还会拉着邓鑫元去喝奶茶。可现在,她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个保温杯,里面泡着红枣枸杞茶,甜甜的味道驱散了备课的疲惫。饮食也变得清淡起来——以前两人忙起来,经常吃泡面、外卖,冰箱里塞满了速冻食品。现在每天下班,苏晚都会绕到菜市场,买新鲜的蔬菜、水果和排骨,回家做饭。她学着菜谱做清蒸鱼、排骨汤、蔬菜沙拉,虽然偶尔会把菜炒糊,把盐放多,邓鑫元却吃得津津有味,每次都把碗里的菜吃得干干净净:“老婆做的饭,比饭店里的还好吃。”
邓鑫元的工作也做了调整。他把一些常规的会议交给了副院长,非必要的出差也尽量推掉,每天准时下班回家。以前他总说“学院的事放心不下”,现在却把“陪老婆”放在了第一位。傍晚时分,两人会沿着滨江路散步,夕阳把江面染成金色,微风拂过脸颊,带着江水的湿润。苏晚挽着邓鑫元的胳膊,脚步慢慢的,聊着学校里的趣事,说着对宝宝的期待。有次看到路边有卖的,邓鑫元跑过去买了一个,递到苏晚手里:“给咱们宝宝尝尝甜的。”苏晚咬了一口,的甜味在嘴里化开,心里暖暖的。
周末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去公园晒太阳。公园里很热闹,孩子们在草坪上跑着、笑着,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玩泡泡机。苏晚坐在长椅上,看着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宝宝,摇摇晃晃地扑向妈妈的怀抱,忍不住笑了:“你说咱们的宝宝出生后,会不会也这么可爱?”邓鑫元坐在她身边,伸手揽住她的肩膀,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秋千上:“肯定比他还可爱。等宝宝长大了,我就带他来荡秋千,教他踢足球,还带他去咱们学院的实验室,让他看看爸爸做的研究。”苏晚靠在他的肩膀上,闭上眼睛,想象着宝宝出生后的样子——小小的手,小小的脚,哭起来奶声奶气的,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儿,心里满是期待。
“你说咱们的宝宝会像谁?”苏晚突然睁开眼睛,看着邓鑫元问。
“像你,肯定像你。”邓鑫元捏了捏她的脸,语气里满是宠溺,“眼睛大大的,皮肤白白的,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像个小天使。”
苏晚笑着捶了他一下:“才不像我呢,像你才好,聪明能干,以后肯定是个学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