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临院,细护新苗
清晨醒来时,窗外飘着细密的秋雨,淅淅沥沥打在窗纸上,带着几分凉意。谢怜起身推开窗,一眼就看向院角的育苗床——细雨落在浅棕的土壤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刚破土的新苗顶着水珠,嫩绿的叶片微微蜷着,倒像是怕冷似的。
“三郎,雨下得密了,得给新苗搭个遮雨棚。”谢怜回头喊了一声,转身去储物间找竹篾和油布。花城很快走来,手里拿着几根结实的木杆:“用木杆搭架子,竹篾编顶,再盖层油布,既能挡雨又能透点光,不会闷着新苗。”
两人冒雨走到育苗床旁,先将木杆插进土壤四周,搭成方形的架子,再用竹篾横向编织,铺成疏密适中的顶。谢怜爬上小凳,小心翼翼地将油布盖在竹篾上,花城则在下方拉着油布边角,用麻绳固定在木杆上。雨水打湿了两人的衣袖,却没人在意——目光都落在育苗床里的新苗上,看着水珠顺着油布边缘滴落,新苗在棚下安然舒展叶片,才松了口气。
“这样就不怕雨水冲坏苗根了。”谢怜擦了擦脸上的雨珠,笑着说。花城递过一块干布,帮他擦着衣袖:“等雨停了,再松松土,施点薄肥,新苗就能长得更壮。”两人站在遮雨棚旁,看着细雨中的小院——稻穗被雨水打湿,垂着沉甸甸的穗子;花池里的蓝花沾着水珠,更显娇嫩;溪银鱼躲在池底,偶尔冒个泡,搅碎水面的雨痕。
雨下了整整一个上午,午后才渐渐停了。谢怜和花城立刻去育苗床查看,新苗果然精神了许多,叶片舒展着,泛着鲜亮的绿。花城拿起小竹铲,轻轻给土壤松土,谢怜则端来提前泡好的淘米水——这是之前特意留着的,发酵后是温和的肥料,不会烧苗。他小心地将淘米水浇在苗根旁,看着水珠渗进土壤,轻声道:“快些长吧,等你们长到半尺高,就能移栽了。”
新米宴邻,笑语满庭
又过了半月,海娃娘差小海娃来送信,说家里的稻谷收割完了,碾好了新米,请谢怜和花城今晚去吃新米饭。傍晚时分,谢怜和花城提着一坛桂花酒,往海娃家走去——这酒是之前用院里的桂花酿的,埋在土里存了些时日,正好用来赴宴。
刚到海娃家门口,就闻到浓郁的米香,混着红烧肉的酱香从屋里飘出来。小海娃早在门口等着,看见他们就跑过来,拉着谢怜的手往屋里走:“谢怜哥哥!我娘煮了新米饭,还炖了肉,可香了!”
进屋一看,桌上已经摆好了菜:一碗红烧肉炖得油亮,一碗炒青菜翠绿,还有一碗鸡蛋羹,最中间是一盆冒着热气的新米饭,米粒饱满,泛着莹白的光。海娃娘正从灶房端着一碗汤出来,笑着说:“快坐!新米饭刚煮好,趁热吃才香。”
谢怜和花城坐下,海娃娘给他们盛了米饭,又夹了块红烧肉放在他们碗里:“尝尝这新米,比去年的更糯,我还在饭里放了点红枣,甜丝丝的。”谢怜尝了一口米饭,米香醇厚,带着红枣的甜,口感软糯,比普通的米更有嚼劲,忍不住点头:“好吃!比我们之前煮的新米还香!”
小海娃捧着碗,吃得满脸是饭粒,还不忘给谢怜和花城夹菜:“哥哥们多吃点!我娘说,吃了新米饭,冬天不冷!”海娃娘笑着拍了拍他的头:“就你话多,慢慢吃,没人跟你抢。”
席间,海娃娘说起明年的打算:“明年想多种些晚稻,你们上次说的晚稻种,要是育苗成功了,能不能分些给我们?”谢怜立刻答应:“当然可以!等明年春天移栽时,我们多育些苗,分一半给你们家。”海娃娘高兴得连声道谢,又给他们添了碗米饭。
花城打开桂花酒,倒在四个碗里,酒液泛着浅黄,带着桂花的甜香。四人端起碗,碰在一起,清脆的碰撞声在屋里响起。小海娃抿了口酒,皱着眉头说:“有点辣,但是好香!”惹得众人都笑了起来,笑声透过窗户,飘到院外,与夜色里的虫鸣混在一起,格外热闹。
吃到夜深,谢怜和花城才起身告辞。海娃娘给他们装了一袋新米,还有些红烧肉,让他们带回去当宵夜。两人提着布包往回走,月光洒在石板路上,映着他们的影子。谢怜想起刚才的宴席,笑着说:“这样的日子真好,有新米吃,有朋友聚,平淡却踏实。”花城握住他的手,轻声道:“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日子,明年我们的晚稻收获了,也请他们来家里吃新米饭。”
回到小院,谢怜翻开《花盟新岁记》,在昨日的诗句旁写下:“秋雨护苗添新绿,新米宴邻笑语稠,一坛桂酒酬情谊,岁月温柔满心头。”写完,他把书递给花城,两人并肩坐在檐下,手里捧着温热的新米饭,晚风带着米香和桂香,翻起书页,似在记录这平淡日子里的每一份温暖。
喜欢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