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覆土,静待新绿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落在窗台,谢怜就轻手轻脚地走到陶盆边,掀开纱布查看稻种。经过几日浸种,大部分种子都冒出了白芽,芽尖嫩嫩的,像刚睡醒的小虫子,蜷缩着探出头。他回头朝屋里喊:“三郎,芽长得差不多了,咱们可以移栽到育苗床了!”
花城很快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小竹铲和一个浇水的陶壶。两人走到院角的育苗床前,谢怜先用小竹铲在翻松的土壤上划出细密的小沟,沟间距刚好能放下一粒带芽的种子;花城则小心翼翼地从陶盆里捞出种子,避免碰断芽尖,轻轻放在小沟里,再用旁边的细土薄薄盖一层,刚好没过种子,只露出一点芽尖。
“盖土不能太厚,不然芽钻不出来;也不能太薄,容易被风吹干。”谢怜一边示范,一边跟花城解释,指尖拂过土壤时,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花城点点头,跟着调整覆土的厚度,两人配合着,没多久就把所有带芽的种子都移栽好了。
最后,花城提起陶壶,往育苗床里浇了些温水——水是提前晒过的,温度和土壤相近,不会刺激到新芽。温水慢慢渗进土壤,滋润着种子,阳光洒在育苗床上,土壤泛着浅棕的光泽,芽尖在阳光下微微发亮,似在积蓄力量,准备破土而出。
接下来的几日,谢怜每天都会来育苗床查看,清晨浇水,傍晚松土,偶尔还会蹲在旁边,轻声跟新芽说话:“快些长呀,等你们长壮了,就能搬到田里去了。”花城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总会笑着递上一杯温热的茶水:“别急,好东西都得慢慢等。”谢怜接过茶水,看着育苗床,眼底满是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不久后这里会冒出一片嫩绿的新苗,在风里轻轻晃。
草垫送暖,闲坐话秋
第五天傍晚,海娃娘突然敲响了小院的门。谢怜开门一看,海娃娘手里提着一个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叠着三个厚草垫和两个薄坐垫,还有一个小巧的稻秆筐。小海娃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一个新编的稻秆青蛙,蹦蹦跳跳地跑进来:“谢怜哥哥!你看我娘编的草垫,还有我跟娘学编的青蛙!”
谢怜赶紧接过布包,打开一看,草垫编得格外厚实,边缘用细麻绳收了边,摸起来松软却有韧性,还带着稻秆的干爽气息。“这草垫编得真好,谢谢你。”谢怜笑着道谢,又转身进屋拿了些之前晒的桂花干,递给海娃娘,“这是我们晒的桂花干,泡茶或者煮粥都好,你带回去尝尝。”
海娃娘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指着草垫说:“厚的草垫铺在石凳上,冬天坐着不凉;薄的给你们当坐垫,那个小筐可以装些针线或者谷粒。”她说着,又拉起小海娃的手,“海娃这几天跟着我学编稻秆,还编了个青蛙,非要送给你们。”
小海娃立刻把稻秆青蛙递到花城手里,仰着头说:“花城哥哥,这个青蛙会跳!你看!”说着就捏住青蛙的后腿轻轻一掰,青蛙的前腿果然微微抬起,像在跳跃一样。花城接过青蛙,笑着点头:“真厉害,比我们编的还好看。”
几人坐在刚铺好草垫的石凳上,草垫软软的,坐着格外舒服。海娃娘说起田里的收成:“今年的稻谷长得好,再过半个月就能收割了,到时候请你们来家里吃新米饭。”谢怜笑着答应,又说起育苗床里的新苗:“我们种的晚稻种已经发芽了,明年春天移栽,秋天就能收获了。”
日头渐渐落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映得小院里的稻苗泛着浅金。海娃娘带着小海娃告辞,谢怜和花城送他们到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巷口。两人回到院中,坐在铺了草垫的石凳上,手里拿着稻秆青蛙,晚风从院外吹进来,带着稻香和桂香。
谢怜翻开《花盟新岁记》,在昨日的诗句旁写下:“新苗破土露芽青,草垫携温入院庭,稚子巧编蛙跃趣,闲谈秋实满窗棂。”写完,他把书递给花城,两人并肩坐着,看着育苗床里的新绿,听着溪银鱼跃出水面的声响,眼底满是温柔——这平淡的日子里,因着新苗的生机、草垫的暖意,还有邻里的情谊,变得格外珍贵。
喜欢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天官赐福:与君共赴烟火长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