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快亮时,方景林回来了,身后跟着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都是戏班的徒弟,” 他的警服上沾着尘土,“日军查抄了大栅栏,幸亏我们走得及时。” 少年们看见程蝶衣,纷纷扑过来,眼眶通红:“先生,我们还能唱戏吗?” 程蝶衣摸了摸最年幼的少年的头,看向程砚秋:“程先生,您看这坡地,能搭个戏台吗?” 程砚秋笑着点头:“何止戏台,这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戏台。”
几日后,青龙桥的坡地上搭起了个简陋的戏台。没有华美的行头,没有精致的油彩,程蝶衣穿着洗干净的粗布褂子,段小楼抱着修补好的月琴,程砚秋则站在一旁,用锄头敲击着石块打节拍。戏文唱的是《锁麟囊》,“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清亮的戏腔在坡地上回荡,地下兵工厂的铁匠们停了工,田埂上的农夫们直了身,连远处的鸟儿都落在枝头,静静聆听。
周明远站在人群外,望着戏台上的身影,突然明白程蝶衣为何不肯离开。这戏文里唱的,何尝不是每个中国人的心声?收余恨,恨日军的残暴;免娇嗔,弃个人的恩怨;且自新,图国家的新生;改性情,铸民族的脊梁。方景林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份情报:“日军要进山清剿,我们得尽快转移兵工厂的设备。” 周明远点点头,看向戏台上的程蝶衣,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挺拔,像极了戏里那个宁死不屈的虞姬。
戏唱完时,程蝶衣向众人深深鞠躬。程砚秋递过来一把锄头:“戏唱完了,该种地了。” 程蝶衣接过锄头,学着程砚秋的样子插进地里,动作虽生疏,眼神却格外坚定。段小楼将月琴放在戏台边,拿起铁锤走向兵工厂,琴身的裂痕在阳光下泛着光,像是一道勋章。远处的山风吹过,带来北平城的消息,也带来了抗战的希望 —— 这希望,藏在戏文里,藏在土地里,藏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里。
夜色再次笼罩青龙桥时,地下兵工厂的灯火依旧明亮。程蝶衣和段小楼正忙着搬运武器零件,他们的粗布褂子上沾着机油和泥土,却再也不见戏台上的娇柔与霸气,多了几分劳动者的踏实与坚韧。周明远和方景林站在坡地旁,望着远处的北平城,眼神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这场战斗还未结束,但只要戏魂在,民心在,胜利就不会太远。而青龙桥的这片土地,不仅养育了庄稼,更养育了不屈的中国人。
喜欢从狼烟北平开始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从狼烟北平开始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