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国俾路支省图尔伯德市的郊外,风沙在土坯民房的屋顶呼啸,卷起的碎石子砸在破旧的木窗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
屋内,一盏煤油灯悬挂在房梁中央,昏黄的光线摇曳不定,将墙上斑驳的弹孔与简陋的挂毯映照得忽明忽暗,影子在地面上扭曲成张牙舞爪的形状。
空气中弥漫着三重刺鼻气味,戈壁尘土的干燥气息、马吉得旅成员身上经年不洗的汗臭,还有汤姆指间劣质烟草燃烧的辛辣味道,三者混杂在一起,让人呼吸都觉得沉重。
CIA 特工汤姆、印国调查分析局特工阿贾伊,与马吉得旅头目米尔,围坐在一张缺了腿、用石块垫着的木桌旁。
桌面上散落着几张泛黄的地图,夏巴经济走廊的路线用红色马克笔勾勒得格外醒目,旁边还放着半包皱巴巴的 “俾路支之星” 香烟、一个空了的锡制酒壶,以及一把插在刀鞘里的阿富汗弯刀。
这场围绕 “破坏与利益” 的密谋,就在这片混乱又危险的土地上,悄然拉开了序幕。
汤姆是个四十岁左右的美国人,金发被他刻意剪短,蓝色的眼睛里藏着常年混迹情报圈的阴鸷。
他穿着当地常见的土黄色长袍,却总不自觉地挺直脊背,露出骨子里的傲慢,仿佛即使裹着粗布衣裳,也掩盖不住他 “高人一等” 的优越感。
他率先打破沉默,手指在地图上夏巴经济走廊的标注处轻轻敲击,指甲盖在粗糙的纸张上划出细微的声响,语气带着刻意营造的诱惑:“米尔首领,我们都清楚,马吉得旅为了俾路支的‘解放事业’,一直在艰苦战斗。为了支持你们,我们从国际军火市场调集了一批顶尖装备,价值约 2000 万美元。”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米尔的脸,“里面有 5000 支 AK-12 步枪、200挺 PKM 通用机枪、20万 枚 F-1 手榴弹,还有 200 具 RPG-7 便携式火箭筒,并配足1000万美元的弹药,足够让你的队伍战斗力提升一倍,只要你点头,这些装备很快就能送到你手上。”
米尔是个身材魁梧的俾路支人,肩膀宽得能撑起两件长袍,脸上留着浓密的络腮胡,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浑浊却锐利的眼睛,左眼下方一道长长的刀疤从颧骨延伸到下颌,那是三年前与巴国政府军交火时留下的印记。
听到 “2000 万美元军火”,他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但常年在刀尖上讨生活的警惕,让他没有立刻答应。
反而哈哈大笑起来,笑声粗哑得像砂纸摩擦木头,震得桌上的空酒壶都微微晃动:“汤姆先生,你太客气了。不过我们俾路支人有句老话,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陷阱。你平白无故送这么多军火,总不会是为了跟我喝杯酒、聊聊天吧?”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桌上,语气带着审视,“说吧,要拿到这批东西,我需要拿什么来换?是让我去袭击巴国的军营,还是去炸掉他们的公路?”
汤姆早料到他会这么问,脸上的笑容不变,身体却微微前倾,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米尔首领,你比谁都清楚,巴国政府一直把马吉得旅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些年对你的围剿就没停过。但真正让你头疼的,不是巴国政府军,而是夏巴经济走廊这个项目。”
他指着地图上的项目节点,红色的线条从巴国卡拉奇港一直延伸到夏国XJ省,“这条走廊建成后,巴国政府能通过能源运输、贸易往来获得每年至少 50 亿美元的收入,到时候他们会有更多的钱买武器、招兵,实力会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它吸引了你们俾路支省的青壮年。过去半年,马吉得旅的招兵数量减少了 40%,不少原本有意加入的年轻人,都选择去走廊项目的工地上搬砖,每天能拿到 30 美元的薪水,比在山里打游击多三倍。再这样下去,你的队伍只会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最终被巴国政府慢慢消灭。”
米尔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的弯刀刀柄。汤姆说的都是事实。上个月,他的侄子就偷偷跑去了夏巴经济走廊的水电站项目工地,任凭他派人去抓,侄子也不肯回来,只留下一句 “我不想再过提着脑袋吃饭的日子”。
想到这里,米尔的眼神里多了几分狠厉,却依旧没有松口:“就算没有夏巴经济走廊,我和巴国政府的仇也解不开。但你还没说,到底要我做什么。”
“很简单。” 汤姆的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只有三人能听到,“去夏巴经济走廊的项目工地,抓一批夏国工人做人质。不用多,20 到 30 人就行,最好是技术人员。”
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算计,“夏国人最看重同胞的安全,只要你把人质攥在手里,公开发布视频威胁,夏国政府肯定会迫于压力,暂缓甚至停止走廊建设。到时候,没有了稳定收入的年轻人,自然会重新回到你的队伍里,马吉得旅的生存危机也就解决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