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接过刘振国递来的加密文件,指尖触到 “绝密” 二字的烫金印章时,能清晰感受到纸张的厚重。他走到办公桌后坐下,当着刘振国的面打开文件,里面的内容让他瞬间明白了这场会面的深层意义 ,夏国正筹备构建一套覆盖全球的跨国安保体系,而星辰公司,被寄予了 “以科技为盾,守护海外利益” 的关键角色。
文件详细阐述了成立跨国安保公司的背景:随着夏国经济转型,制造业企业加速向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地扩张,仅在夏巴经济走廊沿线,就有超过 200 家夏国企业参与基建、能源项目;但夏美贸易冲突的升级,尤其是夏国近期对稀土产业的管控收紧,直接击中了美联邦高科技产业的 “命脉”,据情报显示,美联邦正暗中资助第三方势力,试图通过破坏夏国海外重点项目,逼迫夏国放松稀土管制。“常规的外交抗议与现役军人出境安保,要么力度不足,要么容易引发国际争议。” 刘振国站在一旁补充,语气凝重,“所以国家决定,以‘民营企业 + 科技装备’的模式,组建跨国安保公司,既避免现役装备出境的敏感性,又能凭借顶尖科技提升安保等级。”
文件中明确,夏国将先整合一批退役现役军人,成立基础安保公司,负责海外企业的日常巡逻、人员护卫;而像星辰、DJJ 这类具备核心科技实力的企业,则需成立专业安保团队,携带自研装备,为夏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等战略级项目提供 “硬核安保”,应对可能出现的武装袭击、设备破坏等高危威胁。“你们的任务,就是用科技筑起一道‘移动防线’,让美联邦不敢轻易动手。” 刘振国看着陈宇,眼神里满是信任。
送走刘振国后,陈宇立刻拨通了张磊的电话。半小时后,张磊匆匆走进办公室,这位负责星辰公司安全与后勤的老将,身上还带着刚从航天基地回来的风尘。“张磊,国家有新任务,需要咱们成立一家安保公司。” 陈宇将文件推到他面前,“具体情况你先看看,重点是要抽调精锐,搭配咱们的机甲装备,去巴铁执行首批任务。”
张磊快速翻阅文件,眉头逐渐拧紧,又慢慢舒展:“夏巴经济走廊的项目我知道,之前就有企业反映过安全隐患,现在用咱们的机甲去安保,正好能发挥优势。人员方面,我建议让李猛牵头,他是退役特种兵出身,带过实战,对装备的运用也熟;赵凯和郑峰可以当副手,赵凯擅长正面战场火力压制,郑峰擅长远程支援,三人搭配正好互补。”
“我也是这么想的。” 陈宇点头赞同,手指在桌面上敲出节奏,“这个班子很合适,另外再从机甲操作团队、安全部门里提拔一批精锐当小队长,要求必须有实战经验,能独立处理突发情况。”
两人很快敲定了人员架构:李猛任星辰安保公司大队长,全面负责指挥与任务规划;赵凯任副大队长,分管正面战场的机甲战术与人员训练;郑峰任副大队长,统筹远程支援、装备补给、后勤保障与当地协调。小队长则从星辰公司的机甲操作员、退役军警中选拔,共设 8 个小队,每队 10 人,每个小队至少配备1套磐石2号与电侦1号,确保安全防护与侦查能力,其余队员按照各自擅长的搭配 命运1、2号改进款或者夜隼2号。
装备选型是接下来的重点。陈宇与张磊围着机甲参数表讨论,最终确定了四型核心装备:“磐石 2 号” 重型机甲,侧重防御,配备 20 毫米机关炮与2枚新型合金钢盾牌,适合守护关键设施、应对武装车辆冲击。
“命运 2 号改进型” 中型机甲,在原版基础上强化了机动性与续航,可选择搭载等离子炮,或者搭载多门重型机枪,亦或者选择搭载各款超视距制导导弹,可执行攻坚、突袭任务。
“夜隼 2 号” 轻型机甲,速度快、隐蔽性强,配备浮游激光炮与侦察无人机,适合夜间侦查、渗透。
“电侦 1 号” 侦察机甲,体型小巧,搭载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与雷达,能探测到 公里内的敌方目标,干扰敌方雷达,收集敌方电磁信号,为作战提供支持。
“这四型机甲覆盖了攻防、侦察、支援,正好应对巴铁那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张磊指着参数表,“我会让装备部门立即对这批机甲进行改装,比如给‘磐石 2 号’加装防爆装甲,给‘夜隼 2 号’优化降噪系统,确保到了当地能直接投入使用。另外,还要准备足够的弹药、备件与维修设备,巴铁的后勤条件有限,咱们得做到自给自足。”
“还有一点要注意。” 陈宇提醒道,“这次是跨国任务,要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与风俗习惯,郑峰那边得提前跟巴铁的合作方、当地政府沟通,确定好任务范围、权限与协同机制,避免出现误会。李猛和赵凯则要抓紧时间训练队伍,重点练机甲的协同作战、突发情况处置,还有与当地安保力量的配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