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樟宜机场,热带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与苏黎世的清冷干燥形成鲜明对比。林小一没有丝毫停留,在机场贵宾室与先行抵达的周文斌(他比林小一更早一班飞机抵达协调)及聘请的新加坡顶级律师团队汇合。
律师团队负责人是一位姓黄的高级合伙人,语速极快,逻辑清晰:“林先生,情况不乐观。‘环宇科技’提供的所谓‘证据’,是一份带有特殊数字指纹的内部文档片段,显示的时间戳确实早于我们的研发记录。他们指控李院长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了这份文档。论坛组委会迫于压力,已经启动了紧急调查程序。如果我们不能在24小时内提供强有力的反证,李院长很可能被正式驱逐出会议,并且‘奇点科技’将被列入该组织及其关联机构的‘观察名单’,未来参与标准制定将极其困难。”
“数字指纹?时间戳?”林小一冷静地问,“能确定那份文档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吗?”
“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需要对方配合进行深度鉴定,他们肯定不会同意。”黄律师摇头。
“我们不需要他们同意。”林小一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李明现在在哪里?我能见他吗?”
“他被限制在酒店房间,有组委会的人‘陪同’,不能与外界过多接触,但律师在场的情况下可以短暂会面。”
在酒店房间见到李明时,这位技术狂人脸上没有了往日的专注和兴奋,只有被污蔑的愤怒和一丝疲惫。看到林小一,他立刻激动地站起来:“小一!他们这是赤裸裸的诬陷!那个参数是我们反复实验优化出来的,跟他们的文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我知道,明哥。”林小一按住他的肩膀,让他坐下,“冷静,把你们推导出那个参数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那些失败的、走弯路的尝试,都原原本本告诉我和黄律师。”
在李明叙述的同时,林小一带来的技术团队已经同步行动。他们根据李明的描述,疯狂地回溯内部的代码仓库、实验室服务器日志、甚至是在线协作平台的聊天记录——所有能证明独立研发过程的电子痕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距离组委会规定的最后时限越来越近。
就在黄律师认为证据仍显薄弱,主要依赖单方面记录,难以彻底取信于组委会时,林小一突然问李明:“明哥,你记不记得,大概在三个月前,你在公司内部技术论坛上,就这个参数的初步设想和几个备选方案,发起过一个非正式的投票讨论?当时还有几个实习生参与了。”
李明一愣,猛地一拍大腿:“对!有这么回事!我想起来了!当时我觉得第三个备选方案虽然功耗低,但稳定性可能有问题,还跟他们在帖子下面争论了好几楼!”
“快!找那个帖子!还有当时所有的回复和修改记录!”林小一立刻下令。
技术团队迅速定位到了那个几乎被遗忘的内部论坛帖子。帖子发布时间、详细的讨论过程、甚至包括李明后来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实验方向的记录,一应俱全,形成了一个完整、连续、且时间点远早于“环宇科技”那份所谓“内部文档”时间戳的证据链!
更重要的是,这个内部论坛是部署在公司自有服务器上的,访问日志清晰表明,除了“奇点科技”内部IP,从未有过任何外部访问记录,彻底排除了“泄露”或“窃取”的可能性。
“完美!”黄律师看着这份新鲜出炉、铁证如山的证据,激动地挥了挥拳头,“这才是无法伪造的研发轨迹!‘环宇科技’那份孤立的文档,相比之下显得太苍白了!”
林小一立刻让团队将所有这些证据进行公证和固定,由黄律师带着,直奔论坛组委会调查组。
在证据面前,组委会的调查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他们无法否认“奇点科技”如此详实、连续的独立研发证据。而“环宇科技”的代表,在面对质询时,对于其“内部文档”的具体来源和保护措施,开始变得闪烁其词,无法自圆其说。
最终,在最后时限前一个小时,论坛组委会宣布:经调查,指控“奇点科技”代表“不当获取技术材料”的证据不足,撤销对其参会资格的限制,并向李明个人表达了歉意。同时,对“环宇科技”方面提出了严肃警告,要求其未来提交指控时必须提供确凿证据。
消息传出,在场的中小厂商代表们议论纷纷,看向“奇点科技”团队的眼神多了几分同情和认可,而对“环宇科技”则多了几分警惕和不屑。
第一场遭遇战,“奇点科技”在林小一的沉着指挥下,有惊无险地赢了下来,不仅洗清了污名,反而赢得了一些潜在的同情分。
然而,林小一深知,这仅仅是扳回一城,远未到庆祝的时候。标准之争的核心,还是在技术方案本身。
就在论坛技术讨论会议重启,李明团队准备全力推介自家方案时,林小一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