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教授带来的关于基因突变与药物敏感性的发现,如同在黑暗的医学迷宫中投下的一束探照灯光,虽然未能立刻照亮所有路径,却清晰地指出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林小一在与父母,尤其是母亲张蕙兰进行了深入沟通后,谨慎地同意了在完全匿名、严格遵循伦理规范的前提下,配合瑞士研究中心进行后续的基础研究合作。
这件事暂时被归入“长期关注事项”,林小一知道,这扇门背后可能隐藏着未来巨大的机遇,无论是对于人类健康还是对于“奇点科技”可能涉足的新领域(如数字医疗),但现在,他必须集中精力应对眼前更加迫切的战斗。
“奇点科技标准工作组”在李明的带领下,经过数周废寝忘食的研究和模拟推演,终于准备就绪,即将出征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边缘计算与交互设备标准论坛”。这是“奇点”第一次正式登上国际标准制定的舞台,意义非凡。
临行前,林小一与李明进行了最后一次视频战略部署。
“明哥,记住我们的策略,”林小一目光如炬,“不争一时意气,不搞全面对抗。聚焦我们最有优势的‘行为感知交互数据安全’和‘轻量级实时任务调度’两个点,用我们经过‘铸盾’项目验证的、更简洁高效的方案,去攻击他们庞大提案体系中最脆弱的衔接部分。争取拉拢那些对垄断心存疑虑的中小厂商,哪怕只是让他们保持中立。”
“明白。”李明重重点头,脸上带着技术人特有的执着和即将面对挑战的兴奋,“我们会用代码和逻辑说话。”
就在李明团队飞赴新加坡的同时,“环宇科技”酝酿已久的、旨在构建行业壁垒的“智能设备开放联盟”宣布成立。该联盟高举“互联互通、生态共赢”的旗帜,吸引了众多硬件厂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入。然而,细看其公布的初期技术规范白皮书,核心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几乎完全采用了“环宇科技”及其盟友在标准会议中力推的那套架构。
这是一个阳谋。通过组建联盟,快速形成市场事实标准,反过来压迫正式的标准组织采纳其技术路线。一旦联盟生态成型,非联盟成员将寸步难行。
“奇点科技”收到了联盟的邀请,但附带的“成员义务”条款中,明确要求共享部分核心交互数据接口和遵守其“统一技术规范”。
“这是要我们自废武功!”周文斌愤怒地将邀请函拍在桌上。
林小一看着那份制作精美的联盟章程,脸上却露出一丝意料之中的冷笑。“果然来了。拒绝它,明确告知理由——技术路径不兼容,且其数据共享要求侵犯用户隐私和我们核心知识产权。”
他知道,拒绝意味着可能被排除在未来的主流生态之外,但屈服意味着失去灵魂。这是一场豪赌。
就在这内外交困、气氛压抑的时刻,林小一接到了来自新加坡的紧急加密通讯。不是李明,而是工作组一位负责外围联络的年轻工程师,声音带着慌乱和愤怒。
“林总,出事了!李院长……李院长他被论坛组委会的调查组带走了!理由是……是涉嫌‘不当获取并使用竞争对手未公开的技术材料’!”
林小一的心脏猛地一沉。“说清楚!怎么回事?”
“是‘环宇科技’的人举报的!他们声称我们准备提交的替代提案中,某个关于低功耗优化的核心参数,与他们一份尚未公开的内部研发文档高度重合!他们提供了所谓的‘证据’……现在论坛方面已经暂停了我们的参会资格,正在调查!”
栽赃陷害!如此直接,如此卑劣!
林小一瞬间就明白了。这是“环宇科技”针对“奇点”首次参与标准制定的狙击!他们无法在技术论证上压倒李明团队,就动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企图从根本上抹黑“奇点”的声誉,将其驱逐出标准制定的圈子!一旦坐实“窃取商业机密”的罪名,不仅这次标准会议前功尽弃,“奇点科技”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将遭受毁灭性打击,甚至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稳住!”林小一强迫自己冷静,声音透过电波传递出不容置疑的力量,“立刻做三件事:第一,联系我们在新加坡能找到的最好的、精通知识产权和国际商务法律的律师;第二,收集我们那个参数的所有独立研发证据,包括实验数据、代码提交记录、内部讨论纪要,越详细越好;第三,没有我的明确指令,工作组任何人不得对外发表任何言论,尤其是对媒体!”
挂断电话,林小一立刻让周文斌预订最快一班飞往新加坡的机票。他必须亲自去处理这场危机。
“小一,公司这边……”周文斌担忧道。
“公司交给你和赵磊,按原计划应对联盟事宜,态度要强硬。”林小一迅速交代,“另外,立刻启动我们之前准备的‘B计划’。”
“‘破晓’项目?”周文斌一愣。那是林小一秘密部署的一个备用方案,旨在完全绕开现有可能被“环宇”系标准控制的交互协议,另起炉灶,基于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的点对点通信和联邦学习架构,构建更私密、更安全的设备互联生态。但这个项目技术难度极高,尚未成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