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衙的财政司内,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账本上,映出一串串规整的数字。财政司郎中陈默捧着厚厚的账本,快步走进正厅,脸上难掩兴奋:“将军!四月的财政账算出来了!咱们山东月均财政盈余达到8万两,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
王巢正坐在案前看军情简报,闻言抬起头,接过账本翻开——首页的“月度收支汇总表”上,收入栏清晰列明:农业税3.2万两(得益于棉花、粮食双丰收,赋税改革后百姓缴粮积极性提高),手工业税2.8万两(登莱、济南的纺织厂月产棉布十万匹,军工坊的铁器、农具远销周边省份),海贸关税4.5万两(蒸汽战船护航的商船队,从南洋运回的香料、苏木,从日本运回的白银,关税占比逐年提升),其他杂税0.5万两;支出栏则是军队俸禄2.3万两,官吏俸禄1.2万两,基础设施建设1.5万两(铺铁路、修水利),民生支出0.7万两(赈灾、办学),结余恰好8万两。
“好!”王巢合上账本,手指轻轻敲击案面,“这盈余来得不容易,是百姓、工匠、士兵一起努力的结果。但咱们不能留着银子生利息,现在后金在辽东虎视眈眈,陕西流寇还没平定,必须把盈余用在刀刃上——储备战略物资,确保战时粮草、弹药、兵器不缺!”
当天下午,王巢就召集了财政司陈默、水师都督郑海、军工坊总管周磊、民团首领李大叔,在府衙召开物资储备会议。王巢指着墙上的地图,语气坚定:“第一,弹药原料不能缺。军工坊造火炮、火枪需要大量火药,而火药的核心是硫磺和硝石,我计划从系统采购硫磺、硝石各1000吨,确保未来一年的火药供应;第二,兵器原料要充足。新钢炮、火枪需要铜来铸造炮管、枪管,咱们本地铜矿少,得从南洋采购500吨铜矿,用水师的蒸汽战船运输;第三,粮食是根本。虽然去年丰收,但战时消耗大,要囤积500万斤粮食,补充各府县的粮库,确保军队和百姓饿不着。”
“从系统采购硫磺、硝石,会不会有动静?”陈默有些担心,系统的存在是王巢的秘密,只有核心几人知晓,“而且1000吨可不是小数目,运输和储存都要小心,不能让人发现异常。”
“放心,系统会把物资直接送到登莱的秘密仓库,那里有士兵把守,没人能靠近。”王巢早有安排,“运输的话,让周磊派军工坊的马车,晚上走小路运到各火药工坊,白天停工,避免引人注目。另外,硫磺和硝石要分开储存,防止受潮或引发意外。”
周磊立刻点头:“将军放心,我已经在登莱、济南的火药工坊旁建了专门的原料仓库,墙壁加厚三尺,还装了通风口,能保证硫磺、硝石干燥。1000吨物资分十批运,每批100吨,半个月就能运完,不会出问题。”
接着聊到采购铜矿,郑海主动开口:“南洋的爪哇岛有不少铜矿,咱们的商船队之前去过几次,和当地的土王谈好了价格,每吨铜矿20两银子,500吨就是1万两,用‘镇海号’‘靖海号’两艘蒸汽战船运输,一来一回半个月,刚好能赶在雨季前回来。”
“路上要注意安全,最近南洋有海盗出没,虽然咱们的蒸汽战船跑得快、火力强,但也不能大意。”王巢叮嘱道,“让船上多带些火枪和炮弹,遇到海盗就直接打,顺便给商船队立个威,以后咱们的海贸路线才能更安全。”
“没问题!”郑海拍着胸脯,“咱们的蒸汽战船比海盗的木船快三倍,火炮能打四百里,海盗要是敢来,正好给咱们练手!”
最后是囤积粮食。李大叔最有发言权,他常年和农民打交道,知道哪里有余粮:“德州、滨州去年粮食丰收,百姓家里有余粮,咱们按每石粮食2两银子的价格收,比市价高5钱,百姓肯定愿意卖。另外,济南、登莱的粮仓去年修好了,能存1000万斤粮食,500万斤刚好能装满一半,剩下的空间还能留着收今年的新粮。”
“价格一定要给足,不能让百姓吃亏。”王巢强调,“收粮的时候让民团协助,用马车运到粮库,要是铁路铺到德州了,也能用火车运,更快更省力。另外,要统计各府县的粮库容量,确保每个县都有足够的储备,万一后金打过来,就算被围几个月,也能撑得住。”
会议结束后,各路人马立刻行动。陈默带着财政司的人,先从国库调出2万两银子,作为采购硫磺、硝石的定金;周磊则亲自去登莱的秘密仓库,等着系统物资送达,同时安排工匠检修火药工坊的设备,准备接收原料;郑海回到登莱港,指挥士兵给“镇海号”“靖海号”装货——除了给土王的丝绸、茶叶(用来换铜矿),还有足够的淡水和粮食,确保船员在海上的补给;李大叔则带着民团成员,分赴德州、滨州的各个村庄,贴出收粮告示,村民们看到告示上的价格比市价高,纷纷推着粮车来卖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