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莱军工坊的书房里,晨光刚漫过窗棂,王巢的指尖就触到了系统光屏上的“领取奖励”按钮。淡蓝色的光晕骤然散开,两张图纸缓缓落在桌面上——一张是蒸汽火车样机的完整图纸,另一张是系统附赠的“铁路施工器械清单”;光屏下方,“系统积分300万”的金色字样闪了闪,随即归入账户余额。
王巢拿起火车图纸,指尖顺着车头的线条滑动——图纸上,锅炉标注着“直径1.2米,高2.5米,压力1.2兆帕”,车轮画着“轮缘厚度8厘米,适配1.435米轨距”,传动装置用红色线条标出了齿轮咬合的细节,甚至连煤水车的储煤量、水箱容量都写得一清二楚。“周磊要是见了这图纸,怕是要连夜开工!”王巢笑着把图纸折好,塞进随身的牛皮袋里。
刚走出书房,就撞见周磊扛着一个车轮模型匆匆走来,模型是用新钢材做的,轮缘打磨得光滑发亮。“将军!俺正想找您呢!这车轮按1.435米轨距做的,您看看合不合用?”周磊把模型放在地上,推着它转了两圈,“用郑老栓的钢炼的,重量和硬度都够,就是不知道锅炉咋做——之前没造过这么大的蒸汽锅炉。”
“正好,给你看个好东西!”王巢把火车图纸掏出来,铺在旁边的石桌上。周磊凑过去,眼睛瞬间亮了,手指指着锅炉的标注线:“1.2米直径!压力1.2兆帕!俺之前还在琢磨咋算压力,现在有了图纸,三天就能画出零件图!”他掏出铅笔,在图纸空白处飞快地记着:“锅炉用双层钢板,内层厚1厘米,外层厚0.8厘米;传动齿轮按图纸上的齿数做,保证和车轮咬合严实!”
当天上午,王巢就在军工坊召开了蒸汽火车样机制造动员会。郑老栓带着炼钢车间的工匠来了,手里攥着钢材清单:“将军,按图纸算,造一台车头加两节车厢,需要钢材3吨,俺们车间现在每天能炼5吨,一周就能凑齐所有钢材,还能多炼2吨备用!”
林福海也来了,他刚从试验线路回来,手里拿着轨道测试报告:“将军,10里轨道俺们又测了一遍,承重、轨距都没问题,就等火车造好试跑了!俺还带了两个徒弟,到时候负责火车和轨道的适配调试。”
“好!那咱们就定个期限——一个月内造出样机!”王巢拍着桌子,把任务拆解开,“周磊负责车头的锅炉、车轮和传动装置,郑老栓负责供应钢材,林福海负责轨道适配,每天下午在这里汇总进度,有问题当场解决!”
动员会一散,军工坊就沸腾起来。周磊带着机床车间的技工,按图纸拆锅炉零件——炉胆、炉管、压力表,每个零件都用蒸汽机床精细加工,尤其是炉管,要钻十几个均匀的小孔,技工们盯着图纸,每钻一个孔就用卡尺量一次,误差不敢超过半分。“这锅炉可是火车的心脏,半点马虎不得!”周磊拿着炉管样品,对着阳光看,确保没有漏光的缝隙。
郑老栓的炼钢车间也开足了马力。为了保证锅炉钢材的韧性,他按图纸要求,在铁矿里加了少量镍矿石(系统积分兑换的稀有矿石),炼出的钢材泛着淡淡的银光,用锤子敲下去,声音比之前更清脆。“这钢能扛1.5兆帕的压力,比图纸要求的还多0.3兆帕,锅炉肯定安全!”郑老栓把钢材样品送到周磊手里,语气里满是底气。
林福海则带着徒弟在试验线路上忙活,他们在轨道旁装了里程桩,每100步插一根,上面标着距离;还在之前的小坡旁装了测速用的木杆,准备等火车试跑时,测一测速度。“之前算着火车能跑20里每时辰,要是锅炉给力,说不定能跑25里!”林福海对着轨道比划着,眼里满是期待。
十月中旬,样机制造到了关键的锅炉组装环节。周磊带着五个技工,把炉胆、炉管一块块拼起来,用螺栓固定,再用耐火泥密封缝隙。第一次试烧锅炉时,压力表的指针刚爬到0.8兆帕,炉管的一个接口就开始漏汽。周磊蹲在锅炉旁,盯着漏汽的地方,额头渗出冷汗:“是螺栓没拧紧,还有耐火泥没抹匀!”
他赶紧让人拆了接口,重新拧紧螺栓,在缝隙里多抹了两层耐火泥,再试烧时,压力表的指针稳稳爬到1.2兆帕,炉管再没漏过汽。“成了!锅炉能用了!”周磊激动地拍着锅炉外壳,蒸汽从烟囱里冒出来,带着“呜呜”的轻响,像在回应他的欢呼。
就在样机制造紧锣密鼓推进时,王巢又召集沈文、林福海等人,在书房里规划干线铁路。墙上挂着一张大幅山东地图,王巢用朱砂笔在上面画了一条直线:“从登莱出发,经平度、莱州、昌邑,到济南,再向西到德州,全程约500里,这就是咱们的‘山东干线铁路’!”
沈文凑过来看地图,点头道:“将军选的这条线好!登莱是港口和工业中心,济南是政治和军事重镇,德州是河北的门户,连接起来后,登莱的棉布、钢材能快速运到济南、德州,济南的军粮、德州的兵源也能快速调到登莱,一举两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