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细雪给登莱港覆上了层薄霜。王巢的书房里却暖意融融,炭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桌上摊着三份报表——农政司的经济作物增收账、军工坊的蒸汽机床租赁账、水师的战船维修账,每一笔都透着红火。沈文刚汇报完年底财政收入,笑着说:“将军,今年山东的税银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百姓手里有了钱,市集上的商铺都多开了二十多家。”
王巢指尖划过报表上的数字,心里正盘算着开春后推广蒸汽机车的事,眼前突然弹出一道淡蓝色的系统光屏,一行行金色字体格外醒目:
【支线任务:技术储备】
【任务要求】:三个月内(崇祯十五年三月底前),完成三项核心技术突破:
1. 蒸汽火车轨道设计(含轨道材质、承重结构、弯道曲率标准)
2. 炼钢技术改良(提升钢材硬度至普通钢材的1.5倍,降低冶炼成本20%)
3. 纺织机自动化升级(实现蒸汽动力驱动,织机效率较现有提升50%)
【任务奖励】:蒸汽火车样机完整图纸、系统积分300万
【失败惩罚】:扣除现有积分100万,未来三个月内无法兑换新种子/技术
王巢瞳孔微缩——蒸汽火车轨道!这正是他下一步想推进的关键技术,没想到系统直接给出了任务。300万积分更是前所未有的重赏,足够兑换十套改良农具或五台大型蒸汽机床;可失败惩罚也狠,100万积分是他之前攒下的大半家底,绝不能失手。
“将军?您怎么了?”沈文见他盯着桌面出神,忍不住唤了一声。王巢回过神,将系统任务简要一说,沈文当即肃容:“三项技术三个月完成,时间紧得很!尤其是炼钢和轨道设计,咱们之前没接触过,得赶紧找人手。”
“这事得从长计议。”王巢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军工坊的位置,“把军工坊西侧的空车间腾出来,改成专门的研发区;再从各部门抽人手,分三组推进,每组都配技工、工匠和文书,各司其职。”
当天下午,王巢就召集了周磊、赵和、王铁山等核心人手,在军工坊召开了研发动员会。他将三项任务一一拆解,敲定了各组的负责人和分工:
- 蒸汽火车轨道设计组:由水师造船厂的总工匠林福海牵头,配五名懂结构的造船技工、两名算学先生,负责设计轨道图纸、测试轨道承重,场地设在研发区东侧;
- 炼钢技术改良组:由军工坊冶铁车间的组长郑老栓带队,配三名老冶铁匠、两名负责记录的文书,主攻高炉改良和燃料配比,场地用研发区西侧的旧高炉;
- 纺织机自动化升级组:由技工王铁山负责,联合恒顺织坊的张掌柜、三名织机工匠,在现有织机基础上加蒸汽传动装置,场地设在恒顺织坊后院的新车间。
“各组需要什么资源,尽管提!”王巢扫过众人,语气坚定,“煤炭、钢材、木料,农政司和军工坊全力调配;要是人手不够,从各州府调熟练工匠,务必三个月内完成任务!”
三组人当即领命,第二天一早就开了工。可刚过五天,问题就来了——轨道设计组的林福海捧着一堆图纸,愁眉苦脸地找王巢:“将军,轨道的承重算不明白啊!咱们按马车的载重算,轨道用熟铁做,可算学先生说,蒸汽火车比马车重十倍,熟铁轨道怕是撑不住,得用钢材,可咱们现有的钢材太脆,一压就弯!”
王巢接过图纸,上面画着两条平行的熟铁轨道,间距三尺,下面垫着木枕。他想了想,系统里虽没直接给轨道材质数据,但他记得后世的铁轨用的是锰钢,硬度高还抗造。“让炼钢组先试试炼含锰的钢材!”王巢当即找来郑老栓,“你在铁矿里掺些锰矿石,按1:10的比例配,看看能不能炼出更硬的钢。”
郑老栓犯了难:“锰矿石倒是有,去年在青州的矿里采过些,可这比例咋把握?之前炼普通钢都是铁矿加木炭,加锰矿石要是炼出废铁咋办?”王巢拍了拍他的肩:“别怕试错,军工坊给你拨三倍的铁矿和煤炭,就算炼废十炉,第十一炉成了就行!”
有了这话,郑老栓放开了手脚。头三炉果然出了废铁,锰矿石加少了,钢的硬度没提多少;第四炉把比例调到1:8,又加了些石灰石去杂质,出炉时钢锭泛着青黑色,郑老栓用大锤砸了三下,钢锭只出了道白印,没裂!他捧着钢锭跑去找王巢,声音都在抖:“将军!成了!这钢比之前硬一倍还多,砸都砸不裂!”
轨道设计组得了新钢材,立刻改了方案。算学先生用秤称着钢轨道模型的重量,算着承重:“林师傅,按这钢材的硬度,轨道厚度做三寸,木枕间距五尺,应该能扛住十吨的重量,比蒸汽火车的预估重量还多两吨!”林福海当即让人按比例做了十丈长的轨道模型,在上面堆沙袋测试——堆到十二吨沙袋,轨道只微弯了半寸,撤了沙袋又恢复原状,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