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城外的护城河已结起薄冰,寒风卷着枯叶掠过新砌的城墙,却吹不散城墙上士兵们的兴奋——历经四个月的赶工,德州防御工事终于竣工。加固后的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墙面用糯米灰浆混合青砖垒砌,缝隙间连针尖都难以插入;城墙顶部加宽至两丈,可容四列士兵并行巡逻;每隔五十步便有一座突出的马面,马面顶部架设着崭新的克虏伯火炮,炮口泛着冷光,直指北方的官道;三座箭楼分别矗立在东、西、北三门上方,箭楼高达五丈,每层都设有数十个箭窗与观察口,可俯瞰数里内的动静,宛如三座钢铁堡垒守护着德州城。
这日清晨,王巢率领沈文、李虎及军工坊的工匠头老刘,乘坐马车抵达德州。刚到城门外,负责驻守德州的千户周通便带着一众将领迎了上来,周通身着铠甲,脸上难掩激动,躬身道:“末将周通,率德州全体守军,恭迎将军!”
王巢翻身下车,目光扫过眼前的城墙,指尖轻轻触碰墙面的青砖,感受着砖石的坚硬与平整,满意地点头:“周千户,四个月能将防御工事建成这般模样,辛苦你们了。今日我来,一是验收工事,二是看看新配备的火炮战力如何,若一切合格,后续青州、济南的工事便按此标准推进。”
周通连忙应道:“将军放心,所有工事都严格按图纸建造,克虏伯火炮也已调试完毕,就等将军验收!”说着,他侧身引路,陪同王巢等人登上城墙。
登上北门城楼,寒风更烈,王巢扶着城楼的栏杆,极目远眺——北方的官道上隐约可见商旅的身影,护城河的薄冰下水流依旧,新修的吊桥用铁索加固,桥面铺着厚厚的铁板,即便被火攻也不易烧毁。周通指着城墙外侧,介绍道:“将军您看,我们在城墙底部加砌了三尺厚的条石,防止敌军用攻城锤撞击;墙面每隔十步便有一个排水孔,避免雨水浸泡墙体;马面处特意向外延伸一丈,这样敌军攻城时,马面上的士兵可从侧面夹击,形成交叉火力。”
沈文走到马面旁,俯身查看火炮阵地——阵地用条石铺成,中间设有凹槽,可固定火炮的炮轮,防止射击时炮身移位;阵地两侧各有一道半人高的矮墙,既能掩护炮手,又不影响火炮射击角度;阵地后方设有弹药库,弹药库用防火的青砖建造,门口配有铜制的防火门,墙上还开有通风口,避免火药受潮。沈文伸手摸了摸凹槽的平整度,对周通说:“这火炮阵地设计得不错,既考虑了射击稳定性,又兼顾了炮手安全,只是弹药库的通风口是否太小?若火药存放过多,恐有闷热自燃的风险。”
周通连忙解释:“沈大人放心,我们已在通风口内侧加装了铁丝网,既能防止奸细投火,又能扩大通风面积,昨日刚让工匠测试过,库内通风良好,温度比室外还低两度。”
此时,老刘走到一门克虏伯火炮前,仔细检查炮身的焊接处与来复线,又转动炮尾的调节轮,感受着机械运转的顺滑度,对王巢道:“将军,这十门火炮都是军工坊上个月刚生产的,炮管的来复线没有偏差,闭锁装置也严丝合缝,只要操作得当,射程与精度都能达到标准。”
王巢点头,对周通道:“既然工事与火炮都已准备就绪,便现场组织试射,让我看看实际战力如何。你选一门火炮,瞄准一千步外的靶标,用实心弹试射,我要亲眼看看这火炮的威力。”
周通立刻领命,转身对身边的炮兵队长喊道:“张队长,带炮组到东马面阵地,准备试射!靶标就用之前设在东郊土坡上的稻草人阵,务必精准命中!”
“遵令!”炮兵队长张勇高声应答,随即带领五名炮手奔向东马面。张勇原是军工坊的学徒,因熟悉克虏伯火炮的操作,被调往德州负责火炮部队,他动作娴熟地指挥炮手们推着火炮调整角度,装填手从弹药库中取出三斤火药与一枚实心弹,小心地填入炮膛,点火手则将引信插入炮尾,单膝跪地,等待命令。
城墙上的众人都聚集到东马面附近,沈文拿出随身携带的望远镜,对准一千步外的靶标——那是用稻草扎成的五十个假人,排列成密集的阵型,旁边还立着几块厚达五寸的木板,用于测试炮弹的穿透力。李虎则走到城墙边,目测着靶标的距离,对王巢道:“一千步约合一千五百米,正好是克虏伯火炮的有效射程,若是能精准命中,对付后金骑兵绰绰有余。”
王巢抬手示意试射开始。张勇看到信号,高声喊道:“火炮校准完毕,点火!”
点火手点燃引信,红色的火星沿着引信快速燃烧,转瞬便钻入炮尾。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身微微后坐,炮口喷出一团浓烟,一枚黑铁打造的实心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飞向远方,在空中划出一道平直的弧线。
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炮弹的轨迹,只见实心弹越过护城河,穿过稀疏的树林,精准地落在稻草人阵中。伴随着一声闷响,尘土与稻草屑漫天飞舞,十几根稻草人瞬间被拦腰截断,旁边的木板更是被炮弹击穿,留下一个碗口大的孔洞,碎片飞溅出数丈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