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地已裹上一层薄雪,都指挥使府的议事厅内,烛火跳动映亮满墙舆图。王巢手指按在登莱、青州、济南、德州四地的标记上,指腹碾过舆图上标注的“后金骑兵南下路线”,声音沉稳如铁:“入冬后后金虽暂歇攻势,但开春后必有动作。山东是北疆屏障,防御工事必须赶在明年三月前完工,这四城便是我们的第一道铁闸。”
厅内文武官员皆屏息凝神,沈文捧着刚修订的粮道报表,见王巢目光扫来,立刻补充:“目前各府储粮已达八千三百万斤,按工事建设每日需动用五千民夫、三千士兵计算,粮食供应可保无虞。只是四城原有城墙多为夯土结构,加高加宽需大量砖石与木料,登莱本地窑厂日产青砖仅五万块,恐难满足需求。”
“砖石缺口我来解决。”王巢转向负责军工坊的百户赵山,“你从军工坊抽调两百名铁匠,改造十座砖窑,用焦炭替代柴薪烧制青砖,将日产提升至十五万块;再派工匠前往泰山周边的采石场,组织流民开采花岗岩,每日至少运送三十万块石料至四城,由水师战船负责运输,优先保障登莱、德州两地。”
赵山躬身领命,笔尖在账册上快速记录:“军工坊现有焦炭库存可支撑三个月,采石场需雇佣两千流民,按每日管饭加十文钱补贴算,每月需额外支出六万文,这笔银子需从工部拨付的海防专款中列支。”
“银子不是问题,工事质量才是关键。”王巢走到舆图前,用朱笔在四城位置圈出重点,“登莱临海,需抵御后金水师突袭,城墙外侧要加砌三尺厚的花岗岩基座,顶部增设宽两丈的马面,每五十步建一座箭楼,箭楼内预留火炮射口,可架设十二斤重炮;济南地处内陆,是粮道枢纽,城墙需加高至三丈五尺,城门处修建瓮城,瓮城内埋设拒马,防止骑兵直冲城门。”
李虎握着腰间佩刀,上前一步道:“末将愿率军负责工事监工,登莱、德州两地驻军各抽调一千人,协助民夫搬运材料,同时训练士兵熟悉城防工事,确保完工后能立刻投入防御。只是临清、济宁两处要道,需修建堡垒驻守,这两地无现成城墙,从零建起需更多人手。”
王巢点头,指尖落在临清、济宁的位置——这两处分别位于山东与直隶、河南交界,是南北漕运的必经之路,也是后金可能绕道南下的咽喉。“临清、济宁的堡垒按‘一夫当关’的标准建,不用修完整城墙,重点建三座烽火台与一座核心堡垒。”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堡垒墙体厚三丈,高两丈五,内部设粮仓、水井与弹药库,可容纳五千士兵驻守,派驻的一万精兵分两批轮换,每批五千人,由你亲自挑选精锐,优先从参与过垦荒的士兵中选拔,他们更熟悉山东地形。”
部署完四城与两处要道的工事规划,王巢目光转向负责民政的参政周通:“民团的组织由你负责,各府按‘三丁抽一’的原则征召民夫,优先征召无地流民,每日管饭加十文钱补贴,若民夫能提前完成当日工程量,额外奖励半斤粮食。同时要登记民夫户籍,避免有人冒领补贴,家中有老弱的民夫,可允许每月回家探亲一次,由官府派车接送。”
周通面露难色:“各府流民多已参与垦荒,若再征召民夫,恐影响来年春耕。而且部分农户担心工事建设耽误农时,积极性不高。”
“此事我早有考虑。”王巢从案上拿起一份文书,递给周通,“你将这份‘工役换田契’公告张贴到各府——民夫参与工事建设满三个月,可凭工役记录向官府申领五亩荒地,荒地三年内免交赋税;满半年者,额外奖励两亩良田。这样既能调动民夫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安心留在山东耕作。”
周通接过文书,见上面详细标注着工役时长与田契兑换标准,心中顿时安定:“有此政策,民夫招募必无问题!下官明日便派人前往各府宣讲,预计五日内可召集两万民夫,分赴四城与两处要道。”
议事结束次日,登莱城的南门处便热闹起来。数百名民夫背着行囊在招募点排队,周通亲自坐镇登记,账房先生按顺序核对户籍,发放刻有“登莱工役”字样的木牌——凭此木牌可在工地领取每日口粮与补贴。民夫张强拿着木牌,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脸上满是期待:“俺家原有两亩薄田,去年旱灾颗粒无收,如今参与工事建设,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换五亩荒地,来年就能种上改良粟米,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与登莱城的热闹不同,德州城的城墙下已响起夯土声。李虎骑着马巡视工地,见士兵与民夫协作搬运石料,每块花岗岩重达两百斤,需四名民夫用木杠抬运,士兵则在旁指挥路线,避免石料碰撞城墙。“城墙基础必须夯实,每铺一层砖石,要用糯米浆混合石灰砌筑,再用夯锤砸实,绝不能偷工减料!”李虎勒住马,对负责施工的把总喝道,“若发现有松动的砖石,立刻返工,所有损失由你承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