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莱卫的海风裹挟着初冬的寒意,掠过渤海湾的海面,掀起层层白浪。山东都指挥使府的议事厅内,王巢正盯着墙上悬挂的山东沿海舆图,指尖在登州、莱州、胶州等港口的标记上来回滑动——这些港口分散着山东各卫所的水师力量,却因互不统属、装备陈旧,连近海倭寇都难以抵御,更别提防备后金可能的海上突袭。
“将军,各卫所水师的核查结果已汇总完毕。”周锐推门而入,将一份厚重的文书递上,“登州卫水师有战船八艘、士兵三千人,多为近海巡逻的沙船,火炮不足十门;莱州卫水师有战船六艘、士兵两千人,战船多为老旧福船,半数无法出海;胶州卫水师稍强,有战船十二艘、士兵五千人,但士兵多为临时征召的渔民,缺乏正规训练;其余卫所零星水师加起来,共战船四艘、士兵一万人,整体战力涣散,连基本的协同作战都做不到。”
王巢接过文书,快速浏览后,重重将其拍在案上:“山东坐拥千里海岸线,水师却如此孱弱!若后金从辽东渡海突袭,或流寇从海上逃窜,我们根本无力应对。此次整合水师,不仅要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更要打造一支能守渤海、能战远洋的精锐水师!”
顾炎武站在一旁,沉吟道:“将军所言极是,可整合水师并非易事。各卫所水师将领多为世袭旧官,不愿交出兵权;且水师战船与武器匮乏,即便整合,也难以形成战力。”
“兵权必须统一,装备问题也需解决。”王巢眼神坚定,“本将已有人选——郑海。此人出身福建水师世家,曾随父抗击倭寇,擅长战船指挥与海上作战,此前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贬至登莱卫担任千户,是难得的水师人才。本将决定,任命郑海为山东水师统领,统辖所有沿海卫所水师,负责整合与训练。”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装备,本将已从系统中购买一百艘战船,包括五十艘福船(配备二十门火炮)、三十艘广船(擅长远洋作战)、二十艘沙船(适合近海巡逻),可调拨五十艘给山东水师,再从登莱军工坊调拨两百门火炮与五千支燧发枪,确保水师装备充足。”
次日清晨,王巢派人将郑海召至都指挥使府。郑海身着青色水师军服,面容刚毅,眼神中透着一股军人的锐利——他虽被贬至登莱卫三年,却从未放弃操练士兵,手下三千士兵的战力,在各卫所水师中首屈一指。
“末将郑海,参见王大人!”郑海单膝跪地,声音洪亮。
王巢上前扶起他,笑道:“郑千户不必多礼。本将此次召你前来,是有要事相托——本将决定整合山东各卫所水师,任命你为山东水师统领,统辖所有水师力量,不知你是否愿意担此重任?”
郑海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随即又面露忧色:“多谢大人信任!末将愿为大人效力,只是各卫所水师将领多固执己见,恐难听从调遣;且水师士兵缺乏训练,装备陈旧,整合后恐难快速形成战力。”
“这些问题,本将早已考虑周全。”王巢将水师核查文书与装备调拨清单递给他,“本将已下令,各卫所水师将领若愿配合整合,可留任原职,协助你训练士兵;若敢违抗,一律革职查办,押往登莱审讯。装备方面,本将已调拨五十艘战船、两百门火炮与五千支燧发枪给水师,足够支撑初期训练与作战。”
郑海接过文书与清单,仔细翻阅后,激动地单膝跪地:“末将定不辱使命!三个月内,定将山东水师训练成能战之师,守住渤海防线!”
十一月中旬,王巢召集山东各卫所水师将领,在登州卫水师码头召开整合会议。码头上,数十艘老旧战船杂乱地停泊着,士兵们衣衫不整,有的甚至在岸边闲聊,毫无军纪可言。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是为整合山东水师,任命郑海为山东水师统领,统辖所有沿海卫所水师。”王巢开门见山,将整合令与郑海的任命状分发下去,“自今日起,各卫所水师战船与士兵全部划归郑海统领,不得私藏或违抗;郑海负责制定统一训练标准,三个月内完成水师训练,若有将领不配合,一律以‘抗命’论处!”
话音刚落,莱州卫水师指挥使赵虎便起身反对:“王大人,莱州卫水师是末将一手带出来的,凭什么交给一个被贬的千户统领?郑海不过是个福建人,根本不熟悉山东海域,若让他统领水师,恐会误了大事!”
赵虎话音刚落,胶州卫水师指挥使孙强立刻附和:“赵指挥使所言极是。郑海既无显赫战功,又无深厚背景,怎能统领山东水师?不如让各卫所水师将领轮流担任统领,更为公平。”
王巢早已料到他们会以“出身”“地域”为由反对,冷笑一声:“郑海是否有能力,不是你们说了算,而是战绩说了算!三年前,郑海在福建水师时,曾率三艘战船击溃十艘倭寇战船,斩杀倭寇两百余人,这样的战功,你们谁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