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十二月二十二,登莱卫中军大帐内暖意融融,炭火盆里的银丝炭烧得正旺,将帐内的寒意驱散得无影无踪。案几上摊开着一幅标注详尽的山东卫所分布图,十六个卫所的位置用朱红圆点标出,济南、青州、兖州三卫已用朱笔圈出,旁侧批注着“整顿完毕”四字,其余十三卫则标注着待接管的字样。王巢身着常服,手持象牙柄折扇,正俯身凝视地图,周锐、李虎、曹文诏、陈奇瑜、顾炎武、沈文及新提拔的将领郑海等人围站在案几旁,神色专注地等候部署。
“济南、青州、兖州三卫的整顿已见成效,接下来便是剩余十三卫的接管。”王巢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山东卫所积弊深重,若急于求成,恐生乱子。我拟定‘三步走’接管方案,诸位且听,若有不妥之处,可随时提出。”
众人齐声应道:“请将军示下!”
王巢将折扇指向地图,缓缓说道:“第一步,为‘宣旨接管’阶段,为期十日。李虎、郑海,你们二人各率五百精锐,分东西两路前往各卫所,宣读陛下晋升我为山东都指挥使的圣旨,同时接管各卫所兵符与印信。”
李虎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抱拳领命:“末将遵命!不知西路负责哪些卫所?”
“西路涵盖东昌卫、德州卫、临清卫等六卫,均在运河沿线,是山东漕运要地,卫所军官多与地方豪强勾结,需多加留意。”王巢指着地图西侧,语气郑重,“你率部前往时,需携带登莱军的制式令牌,向各卫所士兵表明身份,同时严明军纪,不得擅动百姓一草一木。若遇卫所军官拒不交权,先以圣旨晓谕,若仍负隅顽抗,可依法擒获,押解回登莱审讯。”
李虎沉声应道:“末将明白!定不会让将军失望!”
王巢转而看向身旁的郑海。郑海原是登莱军步兵营千户,在阳和之战中率部冲锋陷阵,立下战功,此次被提拔为游击将军,正是王巢眼中可堪重用的亲信。“郑海,你率东路兵马,负责宁海卫、莱州卫、威海卫等七卫,这些卫所多靠海,部分军官私通海寇,克扣军饷之事尤为严重。”王巢语气加重,“你抵达各卫所后,需先控制卫所粮仓与军械库,防止军官转移物资,同时安抚士兵情绪,告知他们此次接管是为整顿军纪、补发军饷,让他们安心配合。”
郑海挺直身躯,声音洪亮:“末将定不负将军所托!若遇私通海寇的军官,定当一并擒获,肃清海疆隐患!”
王巢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为确保宣旨接管顺利,沈文,你需提前与各卫所所在地的知县、巡检司沟通,让他们协助提供卫所军官的贪腐线索,同时协调地方驿站,为两路兵马提供粮草与马匹补给。”
沈文躬身应道:“属下遵命!已安排人前往各州县传递消息,预计明日便可收到回复。”
“第二步,为‘清查核实’阶段,待宣旨接管完成后即刻展开,为期十五日。”王巢将目光转向顾炎武,“顾参军,此事由你总负责,你需从查账团队中抽调人手,组建十三支清查小队,随李虎、郑海的兵马一同前往各卫所,待兵权接管后,立刻清查粮库、军械库与兵力名册。”
顾炎武上前一步,手持账簿,恭敬说道:“属下已准备好各卫所的历史账目,届时将逐一核对。清查重点有三:一是粮库,核实存粮数量与收支记录,查看是否有军官倒卖军粮、虚报损耗;二是军械库,清点武器装备数量与成色,比对名册,追查短缺武器的去向;三是兵力名册,实地清点士兵人数,核实士兵年龄、籍贯,剔除虚报名额与挂名士兵。”
“很好。”王巢赞许地点头,“清查时需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查清真相,又不可惊扰士兵与百姓。若发现贪腐证据,需当场封存账目与物资,由清查小队与卫所新接管的军官共同签字确认,避免后续纠纷。同时,要将清查结果每日汇总,快马报送至登莱,以便我及时掌握情况。”
顾炎武躬身道:“属下明白,定当严格执行,确保清查结果真实准确。”
“第三步,为‘裁汰补训’阶段,待清查核实完成后启动,为期一个月。”王巢将目光转向周锐与曹文诏,“周参将、曹总兵,你们二人负责此事。裁汰方面,需根据清查结果,将年龄超过四十五岁、身体残疾或无法胜任军事训练的老弱士兵裁汰,发放安家银两,让他们返乡务农;补招方面,从登莱各州县招募青壮,优先选择无业游民、失地农民与猎户,确保新兵身体素质过硬。”
周锐拱手说道:“属下已制定裁汰标准与安家银发放方案,裁汰士兵每人发放三个月军饷作为安家银,若家中有年迈父母或年幼子女,可额外多领一个月军饷。补招青壮时,将派专人前往各州县张贴告示,明确招募条件与军饷待遇,确保招募过程公开透明。”
曹文诏补充道:“新兵入伍后,需统一进行三个月的基础训练,训练内容包括队列、体能、刀法、枪法与火炮操作。同时,要在各卫所推行登莱军的训练标准,统一作息时间与考核制度,确保全军训练同步,听从指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