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十月初三正午,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同城外的黄土平原上。王巢率领的登莱援军已抵达大同城西十里处,远远便能望见城墙上飘扬的明军旗帜——那旗帜虽有些残破,却依旧顽强地在风中舒展,如同大同守军不屈的意志。队伍前方,斥候策马回报,声音带着几分急促:“大人,后金主力仍在围攻大同城南门,但攻势已明显减弱,士兵们多有懈怠,似在议论撤军之事!”
王巢勒住马缰,抬手取出望远镜,朝着大同城方向望去。镜头中,后金军营连绵数里,却不见往日的炊烟袅袅——显然,阳和卫粮草被烧的消息已传到此处,军中粮草告急。城南门处,后金士兵正有气无力地朝着城墙射箭,城墙上的明军则奋勇还击,滚木礌石不断从城上落下,偶尔能看到后金士兵被砸中,惨叫着倒下。
“看来,鞑子已是强弩之末。”王巢放下望远镜,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周锐、李虎与李定国,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锐,你率三千火枪兵,绕至后金军营北侧,待我军发起进攻后,从北侧突袭,扰乱敌军阵型;李虎,你率一千骑兵,直取后金中军大营,目标是摧毁他们的指挥中枢;李定国,你随我率两千步兵,从西侧正面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为周锐与李虎创造机会!”
“属下遵命!”三人齐声领命,各自率领部队,朝着预定方向疾驰而去。王巢则整理了一下铠甲,抽出腰间长剑,高声对身后的士兵们喊道:“弟兄们,大同城就在前方!城内的同胞与战友,正等着我们解围!今日,咱们就与曹总兵里应外合,把鞑子赶出大同,让他们尝尝咱们大明将士的厉害!”
“杀鞑子!解大同之围!”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彻云霄。他们举起手中的兵器,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大同城西的后金军营进发。阳光洒在他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同一条奔腾的钢铁洪流,朝着敌军席卷而去。
此时,大同城内,曹文诏正站在南门城墙上,目光紧盯着城外的后金军营。他身着厚重的铠甲,脸上布满了尘土与血迹,眼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连日来的围攻,已让城内的守军疲惫不堪,粮草也所剩无几,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坚信,援军一定会来。
“总兵大人,您看!城西方向有动静!”一名亲兵突然指向城西,声音带着几分激动。曹文诏顺着亲兵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一支明军队伍正朝着后金军营进发,旗帜飘扬,气势磅礴。他心中一振,高声喊道:“是援军!是王巢的援军来了!传我命令,全军做好准备,待援军发起进攻后,我们从城内杀出,内外夹击,击溃鞑子!”
“是!”亲兵们齐声领命,迅速将命令传达至各个城门。城墙上的守军听到援军到来的消息,顿时欢呼起来,疲惫的脸上重新焕发出斗志。他们握紧手中的兵器,目光紧盯着城外的后金军营,等待着冲锋的信号。
城外,王巢率领的步兵已抵达后金军营西侧。他看着眼前的军营,深吸一口气,高声下令:“进攻!”士兵们立刻举起燧发枪,朝着军营内扣动扳机。“砰!砰!砰!”密集的枪声在平原上回荡,子弹如雨点般朝着后金士兵射去。
后金士兵毫无防备,纷纷倒在血泊中。军营内顿时陷入混乱,士兵们四处逃窜,寻找藏身之处。王巢率领步兵趁机冲入军营,长剑挥舞间,后金士兵纷纷倒下。与此同时,周锐率领的火枪兵已绕至军营北侧,发起突袭;李虎率领的骑兵则如离弦之箭般,直取后金中军大营。
“不好!明军援军来了!”后金中军大营内,皇太极的亲信将领阿济格高声嘶吼,试图组织士兵抵抗。可此时的后金士兵,早已因粮草断绝、援军溃败而士气大跌,面对明军的猛攻,根本无心抵抗,纷纷弃械逃窜。李虎率领的骑兵冲入中军大营,马刀挥舞间,后金将领纷纷落马,指挥中枢瞬间瘫痪。
曹文诏在城墙上看到城外的战况,知道时机已到。他抽出腰间佩刀,高声喊道:“弟兄们,冲啊!杀鞑子!”城门缓缓打开,明军士兵从城内杀出,与城外的援军汇合,形成了对后金军队的内外夹击。
后金士兵腹背受敌,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勇气。他们相互推搡,四处逃窜,有的甚至抛弃了铠甲与兵器,只为能跑得更快。王巢与曹文诏在战场中央汇合,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心中都明白——大同之围,今日便可解除。
“王将军,多谢你及时赶到!若不是你,大同城恐怕早已沦陷!”曹文诏握着王巢的手,声音带着几分激动与感激。连日来的压力,在这一刻终于得以释放。
王巢笑了笑,说道:“曹总兵客气了!守护大明江山,是我们每个将士的职责。今日能与曹总兵里应外合,击溃鞑子,也是托了全军将士的福。”
两人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李定国率领一队骑兵,正追击着逃窜的后金残兵。李定国手中的环首刀染满了鲜血,眼神锐利如鹰,凡是被他追上的后金士兵,无一幸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