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六月下旬的登莱,暑气渐浓,登州卫校场的杨树枝叶已长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洒在地面,形成斑驳的光影。讲武堂的沙盘室内,一场激烈的模拟演练刚结束,学员们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散去,而是围在沙盘旁争论不休——“如果敌军有火炮支援,咱们的步兵冲锋就是送死!”“没有足够的粮草,就算守住了阵地也撑不了几天!”“咱们只练陆战,要是敌军从海上打过来怎么办?”
这些争论传到王巢耳中时,他正在与赵烈、马坤查看讲武堂的课程表。听到学员们的声音,王巢放下手中的表格,笑着说道:“看来学员们比咱们更清楚,只学基础战术和体能远远不够。现在咱们有了燧发枪、火炮,还有了水师战船,必须培养专门的人才,才能把这些武器和部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赵烈深以为然:“大人说得对!之前咱们和流寇作战,就因为没有专门的炮兵指挥,火炮放得又散又乱,没起到多大作用;还有一次,因为粮草调度不及时,士兵们饿了两天肚子,差点影响了战局。要是能有懂炮兵、懂后勤的军官,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
“那咱们就新增几门专门的课程。”王巢拿起笔,在课程表上写下“炮兵指挥”“后勤管理”“水师战术”三个科目,“炮兵指挥课,教学员们如何操作火炮、如何布置炮兵阵地、如何配合步兵作战;后勤管理课,教他们如何筹集粮草、如何运输物资、如何管理军营的补给;水师战术课,就教他们如何指挥战船、如何进行海战、如何配合陆军防守海岸。”
马坤立刻补充道:“这三门课都需要专业的人来教——炮兵指挥需要懂火炮原理的人,后勤管理需要懂粮草调度的人,水师战术需要懂海战的人。咱们讲武堂的教官大多擅长陆战,怕是教不了这些。”
“这个我已经想到了。”王巢放下笔,“炮兵指挥课,我让军工坊的陈铁和几个资深工匠来讲——他们天天造火炮,最懂火炮的原理和操作;后勤管理课,就让负责粮道的周仓来教,他管了登莱三年的粮草,经验丰富;水师战术课,我已经写信给水师统领郑虎,让他派几个有海战经验的将领过来任教。”
三人商议妥当后,第二天一早就把新增课程的消息告诉了学员们。学员们得知后,都兴奋不已,纷纷围到报名处,想要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李定国和刘文秀也挤在人群中,李定国看着课程表,眼神坚定地说道:“我选炮兵指挥和后勤管理——现在打仗越来越依赖火炮,懂炮兵指挥能更好地配合步兵;而且,后勤是军队的命脉,不懂后勤,打不了持久战。”
刘文秀则笑着说:“我选水师战术和炮兵指挥——咱们登莱靠海,早晚要和敌军的水师打仗,学水师战术能派上用场;而且,我想看看火炮到底有多厉害,以后说不定能指挥炮兵支援骑兵冲锋。”
两人报完名后,发现不少学员都和他们一样,选了两门甚至三门课程。负责报名的吏员连忙提醒道:“各位学员,新增的课程都是选修课,每周各上两节课,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选,别选太多,以免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
学员们听后,纷纷调整了自己的选课计划,最终,有三百多名学员选了炮兵指挥课,两百多名选了后勤管理课,两百多名选了水师战术课,还有一百多名学员因为对陆战更感兴趣,没有选新增课程,继续专注于基础战术和体能训练。
七月初一,新增课程正式开课。炮兵指挥课的教室设在军工坊旁边的一个大院子里,院子里摆放着三门崭新的火炮,陈铁穿着一身工匠服,正站在火炮旁,给学员们讲解火炮的构造:“大家看,这门火炮由炮管、炮架、炮轮三部分组成——炮管是用精铁铸的,能承受火药爆炸的压力;炮架用来固定炮管,调整射击角度;炮轮则方便咱们移动火炮。”
他一边说,一边让工匠演示如何装填火药、如何装入炮弹、如何瞄准目标。学员们都看得目不转睛,有的还拿出纸笔,用简化字记下关键步骤。李定国站在第一排,仔细观察着火炮的每一个部件,时不时举手提问:“陈师傅,为什么有的火炮射程远,有的射程近?是不是和炮管的长度有关?”
陈铁笑着点头:“这位学员问得好!火炮的射程确实和炮管长度有关——炮管越长,火药燃烧产生的气体对炮弹的推力时间越长,射程就越远。但炮管也不能太长,太长了火炮会太重,不好移动,而且容易断裂。”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除了炮管长度,火药的用量、炮弹的重量也会影响射程——火药越多、炮弹越轻,射程就越远,但火药太多容易炸膛,炮弹太轻杀伤力又不够。所以,咱们指挥炮兵时,要根据战场情况,调整火药用量和炮弹类型,才能发挥火炮的最大威力。”
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点头。接下来的实操环节,学员们分成小组,在工匠的指导下,亲自操作火炮——有的负责装填火药,有的负责调整炮架,有的负责瞄准。李定国和几个学员一组,他按照陈铁讲的步骤,先往炮管里装入适量的火药,再放入一枚实心炮弹,然后调整炮架的角度,对准远处的一个稻草人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