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十一月中旬,登莱军工坊的锻造区里,空气比往日更显凝重。十个大型熔炉虽依旧吞吐着橘红色火焰,却没了往日的喧嚣,铁匠们围在锻造区中央的空地上,看着地上碎裂的铁制炮管,脸上满是沮丧——这已是他们第三次尝试仿制火炮,结果依旧以炸膛告终。
陈铁蹲在地上,手指抚过炮管的断裂处,眉头拧成了疙瘩。断裂的炮管边缘布满不规则的纹路,显然是铸造时内部产生了气泡,导致炮管强度不足,在试射时承受不住火药的冲击力而炸裂。他身后的张铁匠等人垂着头,手里的铁锤在地上磕出沉闷的声响,没人说话,却能从他们紧绷的肩膀上看出满心的挫败。
“陈总管,要不……咱们还是先停一停吧?”一名年轻铁匠小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这三次炸膛,不仅浪费了不少铜铁,还伤了两个兄弟,再试下去,怕是……”
这话一出,不少铁匠纷纷附和:“是啊,这火炮看着简单,没想到这么难造!”“咱们连燧发枪都能造好,怎么偏偏卡在火炮上了?”“说不定这西洋的玩意儿,根本就不适合咱们造……”
陈铁猛地站起身,厉声喝道:“住口!王大人信任咱们,把仿制火炮的重任交给咱们,咱们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不就是炸了三次吗?再试第四次、第五次,总能成功!”话虽如此,他的声音却有些发虚——前三次试制,他们已经尝试了调整铜铁比例、延长冷却时间等多种方法,可问题始终没解决,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造不出合格的火炮。
就在这时,锻造区的大门被推开,王巢带着沈文走了进来。看到地上碎裂的炮管和铁匠们低落的士气,王巢心中早有预料——火炮的铸造工艺远比燧发枪复杂,尤其是炮管的强度要求极高,明末的传统铸造工艺本就存在缺陷,失败几次很正常。
“公子,您怎么来了?”陈铁连忙上前,语气中带着几分愧疚,“属下无能,三次试制都失败了,还……”
“先别说这些。”王巢打断他,走到碎裂的炮管旁,蹲下身仔细查看,“我看看炮管的断裂情况。”他拿起一块碎片,对着光观察内部的纹路,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炮管内部有气泡,冷却速度也不均匀,这才导致强度不足,试射时炸膛。”
陈铁点点头,苦着脸说:“属下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可咱们调整了好几次铜铁比例和冷却时间,还是没用。西洋的火炮图纸上只标了尺寸,没说用什么材料、怎么控制火候,咱们只能一点点摸索。”
王巢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铁匠,高声说道:“大家不用灰心!火炮铸造本就是个技术活,西洋人摸索了几十年才掌握的工艺,咱们才试了三次,失败很正常。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前三次失败,主要是因为咱们的铸造工艺和材料配方有问题。传统的铜铁合金太脆,承受不住火药的冲击力;而且铸造时温度控制不好,容易产生气泡。不过大家放心,我已经找到解决办法了。”
说着,王巢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写着详细的“铸炮合金配方”——这是他刚刚从系统商城里兑换的,配方中除了铜和铁,还加入了少量的锡和锌,能显着提升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同时,配方上还标注了不同阶段的铸造温度和冷却速度,精准到每一个时辰。
“这是我从‘南洋商队’那里得到的铸炮配方,上面详细写了材料比例、铸造温度和冷却方法。”王巢将配方递给陈铁,语气坚定地说,“咱们按照这个配方,重新试制第四次。这次我亲自在这里盯着,有什么问题随时调整。”
陈铁接过配方,仔细看了一遍,眼睛越睁越大:“公子,这配方太详细了!连每一步的温度都标出来了,有了这个,咱们肯定能成功!”
张铁匠等人也围了过来,看着配方上的内容,原本低落的士气瞬间被点燃。一名铁匠兴奋地说:“有了这个配方,咱们再也不用瞎摸索了!王大人真是咱们的救星啊!”
“好了,时间不等人,咱们现在就开始准备!”王巢一声令下,铁匠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按照配方称量铜、铁、锡、锌,有的清理熔炉,有的准备铸造用的砂型,锻造区里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只是这一次,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与信心。
王巢站在熔炉旁,手里拿着一支温度计(从系统兑换的简易温度计),密切关注着炉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配方上标注的“一千二百度”时,他立刻喊道:“停火!现在开始浇筑!”
铁匠们早已做好准备,将熔化的合金液体小心地倒入砂型中。王巢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合金液体的流动情况,时不时提醒道:“慢一点,让液体均匀流动,避免产生气泡!”“砂型周围的温度要保持稳定,不能忽冷忽热!”
浇筑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冷却环节。王巢按照配方上的要求,让人在砂型周围铺上厚厚的干草,控制冷却速度,确保合金内部结构均匀。这期间,他几乎没离开过锻造区,每隔一个时辰就检查一次冷却情况,调整干草的厚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