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峰心中一紧,立刻决定暂停城外侦查:“看来后金已经有了警惕,咱们不能再冒险。接下来重点收集城内的情报,比如后金军官的动向、士兵的训练情况,这些信息同样重要。”
与此同时,陆岩带领的陕西组也在西安展开了侦查工作。西安是陕西的重镇,也是流寇活动的核心区域之一,此时的陕西,正被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的流寇搅得鸡犬不宁,官府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这为陆岩的侦查提供了便利,却也增加了危险。
陆岩带着队员们伪装成流民,混在逃荒的人群中,前往西安。一路上,他们看到的景象触目惊心:田地荒芜,村庄烧毁,不少百姓饿死在路边,而流寇的队伍却越来越壮大,沿途不断有饥民加入。
“大哥,我听说高迎祥的队伍昨天攻下了西安城外的一座县城,抢了不少粮食和钱财,咱们要不要去投奔他们?”一名流民对陆岩说道,眼中满是对生存的渴望。
陆岩心中一沉,表面却装作犹豫的样子:“我听说流寇虽然能抢到粮食,但也经常自相残杀,咱们还是先去西安看看情况再说。”
抵达西安后,陆岩根据萧影提供的线索,找到了设在西安城内一家药铺的秘密情报站。药铺的掌柜姓李,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侦查员,他见到陆岩,立刻将他们迎进内堂:“陆组长,你们可算来了!陕西的情况比咱们预想的还要糟,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三股流寇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们表面上合作,暗地里却在争夺地盘和粮草。”
李掌柜拿出一张手绘的地图,上面标注着三股流寇的活动范围:“高迎祥的主力在西安周边,李自成在延安一带,张献忠则控制着汉中。上个月,李自成和张献忠因为争夺一座铁矿,还发生了冲突,死伤了不少人。另外,官府派来的援军龟缩在西安城内,根本不敢出城迎战,百姓们对官府早就失去了信心。”
为了摸清流寇的内部派系与动向,陆岩让队员们分头行动:一名队员伪装成郎中,跟着药铺的伙计去流寇盘踞的区域义诊,趁机打探流寇的伤病情况与内部矛盾;另一名队员伪装成铁匠,混入流寇控制的铁矿,了解流寇的武器制造情况;陆岩则自己伪装成粮贩,与流寇的后勤人员接触,收集流寇的粮草储备信息。
伪装成郎中的队员回来后,向陆岩汇报:“陆组长,我在流寇的营地里看到,很多士兵都得了痢疾,却没有足够的药材治疗,不少人因为病情严重被抛弃。而且流寇的将领之间矛盾很深,高迎祥的侄子高杰因为抢了李自成的一个小妾,两人差点打起来,最后还是高迎祥出面调解才罢休。”
伪装成铁匠的队员也带来了重要情报:“流寇的铁矿产量很低,而且锻造技术落后,打造出来的兵器大多是劣质的刀枪,根本没法和咱们登州军的燧发枪相比。不过他们最近抓了不少铁匠,看样子是想扩大武器制造规模。”
陆岩将这些情报一一记录下来,又让李掌柜通过飞鸽传书,将初步整理的情报传回登州。为了确保情报的准确性,陆岩还特意安排了一次“交叉验证”——让两名队员分别向不同的流寇人员打探同一信息,若是两人传回的情报一致,便认定为可靠情报;若是存在差异,则进一步核实。
在一次核实流寇粮草储备的过程中,陆岩发现两名队员传回的信息相差很大:一名队员说流寇的粮仓“粮食充足,至少能支撑三个月”,另一名队员却称“粮仓里的粮食只够一个月消耗”。陆岩意识到其中可能有问题,便亲自伪装成粮贩,前往流寇的粮仓所在地。
来到粮仓外,陆岩看到流寇的士兵正在往粮袋里装粮食,看似储备充足。但他注意到,士兵们装粮时动作很慢,而且粮袋都没有装满,不少粮袋的底部还露出了稻草。陆岩心中有了判断,他故意走到一名士兵面前,笑着说道:“这位兄弟,你们的粮食真不少啊,能不能卖我一些?我愿意出高价。”
士兵瞪了陆岩一眼,不耐烦地说道:“滚远点!这些粮食都是军粮,概不出售!”
陆岩假装害怕地离开,却在转身时悄悄将一把泥土撒在粮袋上。待夜深人静时,他又悄悄返回粮仓,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划破一个粮袋——里面果然只有表面一层是粮食,下面全是稻草。陆岩心中了然,流寇是在故意营造“粮草充足”的假象,实则早已陷入粮荒。
他立刻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连同其他核实后的情报,一起通过飞鸽传书传回登州。
此时的登州情报局后方分析组,正忙着整理从辽东与陕西传回的情报。分析组的成员们将情报按“兵力部署”“粮草储备”“动向趋势”“内部矛盾”等类别分类,然后对每一条情报进行交叉验证——若是不同侦查员传回的同一类情报一致,便标注为“可靠”;若是存在差异,则标注为“待核实”,并反馈给前线侦查员进一步确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