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真是爱民如子啊!”一名白发老者望着队伍远去的背影,忍不住感叹,“有这样的将军镇守登州,咱们大明的海防有救了!”
队伍刚行至通州地界,身后突然传来马蹄声。李虎警惕地回头,见是宋濂派来的侍从,手中捧着一个锦盒,连忙上前拦住:“何事?”
侍从翻身下马,双手递上锦盒:“这是宋大人特意让小人送来的,说是给王将军的路上用。”
王巢勒住马,打开锦盒一看,里面竟是一张详细的沿途驿站分布图,还有一封宋濂的亲笔信,信中提醒他避开沿途几个被阉党余孽控制的驿站,以免遭遇暗算。他心中暖意渐生,对着京师方向遥遥拱手,随即下令:“加速前进,避开前方的河西驿,直奔天津卫!”
队伍的速度愈发加快,马蹄踏过官道的石板路,溅起阵阵尘土。王巢策马走在队伍前方,目光警惕地扫视着沿途的景象。离开京师地界后,道路两旁的村落渐渐多了起来,可大多残破不堪,偶尔能看到衣衫褴褛的流民蜷缩在墙根,眼中满是绝望。
“公子,您看那边。”沈文策马来到王巢身边,指着前方的一片农田。只见农田里的麦苗稀稀拉拉,几名农夫正跪在田埂上,对着干裂的土地唉声叹气。
王巢勒住马,心中泛起一阵酸涩。京师城内尚有官员醉生梦死,城外却已是民不聊生。他从怀中取出一些碎银,递给身旁的士兵:“去给那些农夫送些银子,让他们买点种子和粮食。”
士兵领命而去,王巢望着农夫们感激涕零的模样,愈发坚定了心中的想法:只有尽快在登州站稳脚跟,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真正庇护百姓,挽救这濒临崩塌的大明。
一路疾驰,不敢有片刻停留。白日里,队伍顶着初春的寒风赶路,夜晚便在野外扎营,士兵们轮流值守,警惕性十足。王巢深知,自己的破格提拔早已引来不少人的嫉妒,尤其是阉党余孽,说不定会在半路设下埋伏。
就这样日夜兼程,两日之后,队伍终于抵达了河北与山东的交界处——德州渡口。渡过黄河,便算是彻底离开了京师的势力范围,踏入了山东地界。站在黄河岸边,望着滔滔东去的河水,王巢终于松了口气,连日来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
李虎牵着马走过来,递上一壶水:“公子,过了这渡口,就到山东了。咱们是不是可以歇口气,让弟兄们吃点热饭?”
“嗯,休整一个时辰。”王巢点了点头,接过水壶喝了一口,目光望向京师的方向。远处的天际线模糊一片,那座巍峨的都城早已看不见踪影,可他仿佛还能感受到文华殿上崇祯帝锐利的目光,还能听到钱谦益与周延儒等人的算计。
沈文走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轻声道:“公子,离开了京师,便安全多了。只是登州那边的情况,怕是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复杂。”
“复杂也无妨。”王巢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京师这潭水太深,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们暂且避让。但登州不同,那里是海防要地,更是我们的立足之地。只要我们能掌控登州卫,整饬军备,筹集粮草,用不了多久,便能打造出一支让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力量。”
他抬手抚摸着腰间的弯刀,刀鞘上还留着永平之战的血迹,声音坚定而有力:“今日暂退,是为了避开纷争,积蓄力量。他日,我必以更强的姿态归来,肃清奸佞,稳固海防,让这大明的天下,再无战乱与流离!”
沈文望着他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属下愿追随公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个时辰后,队伍再次启程。渡船在黄河上缓缓前行,王巢站在船头,望着两岸飞速倒退的景色,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与决心。京师的纷争已被抛在身后,前方的登州虽布满荆棘,却也藏着希望。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的身后,是三千百战精锐;他的心中,是守护百姓、重振大明的信念。
渡船靠岸时,夕阳正洒在黄河水面上,泛起一片金红。王巢翻身上马,朝着登州的方向扬鞭而去,身后的队伍紧随其后,马蹄声在暮色中回荡,渐行渐远。
喜欢明末龙旗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明末龙旗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