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卷着沙尘掠过咸阳古塬,唐代古战场遗址的断壁残垣在夕阳下泛着冷硬的土黄色。苏合香蹲下身,指尖拂过一块嵌着锈迹的青铜甲片,甲片边缘还残留着灼烧的焦痕,想来是安史之乱时叛军与唐军厮杀留下的痕迹。她抬头望向不远处的土坡,阿罗憾正指挥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搭建临时香案,紫檀木制成的香几在荒草间显得格外雅致,与周遭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合香,风越来越大了,要不要先搭个帐篷挡风?”萧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身上穿着现代的冲锋衣,却习惯性地将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那道在河东夺麝香脐时留下的疤痕。苏合香转过身,看到他手里抱着一个锦盒,锦盒上绣着的“长安十二香”纹样是她特意让绣娘复原的唐代缠枝莲纹,金线在暮色中闪着微光。
“不用,《香经》里说‘时空之隙忌阴湿,宜开阔’,这里是当年唐军与叛军对峙的中军帐所在地,地气最盛,正好适合设香阵。”苏合香接过锦盒,打开时一股混合着沉香、檀香与龙脑的香气缓缓溢出,盒内整齐排列着十二个羊脂玉制成的香盂,每个香盂上都刻着对应的香名,“‘长安十二香’已经全部复原好了,按照《香经》记载,需要按照‘子、丑、寅、卯’十二时辰的方位摆放,再以玉佩为阵眼。”
阿罗憾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图纸,图纸上是他根据《香经》绘制的香阵图,用朱砂标注出了每个香盂的具体位置。“我已经让工作人员用洛阳铲探过了,这里的土层下确实有唐代夯土的痕迹,而且地下三米处有一道断裂的地脉,正好能引导香阵的气息。”他指着图纸上的红点,“你看,这个位置就是地脉断裂处,我们把阵眼设在这里,应该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长安十二香’的能量。”
苏合香点点头,将锦盒里的香盂一一取出。第一个拿起的是“沉香”香盂,玉盂入手温润,里面装着的沉香碎是她用百年沉香木研磨而成的,香气醇厚绵长,正是当初被唐玄宗选为朝堂御用香的同款。她走到香阵的“子”位,将香盂轻轻放在铺着红绸的香几上,又依次将“郁金香”“龙涎香”等香盂摆放在对应的方位,每个香盂之间的距离都用卷尺精确测量过,误差不超过一寸。
萧策站在一旁,默默地帮她递着工具,偶尔会提醒她注意脚下的碎石。他看着苏合香专注的侧脸,夕阳的余晖落在她的发梢,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让他想起在盛唐长安的“合香居”里,她也是这样专注地调配香料,那时窗外是长安的繁华市井,如今眼前却是荒凉的古战场,世事变迁,恍如隔世。
“萧策,帮我把玉佩拿过来。”苏合香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他连忙从口袋里掏出那枚一直带在身上的玉佩,玉佩上刻着的凤凰纹样经过岁月的摩挲,已经变得十分光滑。这枚玉佩是当初苏合香在盛唐时随身携带的,也是开启时空通道的关键,如今它的光芒虽然不如之前耀眼,但依旧能感受到里面蕴含的微弱能量。
苏合香接过玉佩,将它放在香阵中央的青铜香炉里。香炉是她从博物馆藏品中借来的唐代宣德炉,炉身上雕刻着精美的饕餮纹,炉底还刻着“开元年制”的字样。她深吸一口气,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小的银制香匙,舀起一勺“警世香”的香粉,小心翼翼地撒在玉佩周围。“‘警世香’能感应到时空的异常波动,等会儿点燃香阵,它会先发出警示。”
阿罗憾看了看天色,夕阳已经沉到了地平线以下,夜幕开始降临,古战场上的风变得更加凛冽,吹得帐篷的帆布发出呼呼的声响。“我们得快点了,晚上这里的温度会降到零度以下,而且手机信号也不太好,万一出什么事,联系起来会很麻烦。”他从背包里拿出防风打火机,递给苏合香,“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随时可以点燃香阵。”
苏合香接过打火机,手指微微有些颤抖。她知道,这次香阵开启的风险比上次在马嵬坡时更大,上次是借助了杨贵妃自缢时的怨气和马嵬坡的地形,而这次只是依靠古战场的地脉和“长安十二香”的能量,稍有不慎,不仅找不到萧策,甚至可能引发时空紊乱,危及到在场所有人的安全。
“合香,别担心。”萧策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他的手心温暖而有力,让苏合香紧张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我相信你,也相信《香经》的记载,我们一定能找到他的。”
苏合香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拿起打火机,先点燃了“安神香”的香盂。“安神香”的香气清淡柔和,随着烟雾缓缓升起,周围的风似乎都变得温和了一些,原本有些躁动的空气也渐渐平静下来。她按照《香经》记载的顺序,依次点燃了“防疫香”“行军香”“解忧香”……每点燃一个香盂,就有一股独特的香气融入空气中,十二种香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古战场的荒凉与寒冷隔绝在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