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有3次长脑子的机会。第一次,是开始上班赚钱,学会生存;第二次,是开始独立赚钱,学会生钱;第三次,是开始反思金钱,学会生慧。
就像范蠡曾“三聚三散”,最终达到了“形富而神不役于富”的境界。
一聚一散:做二道贩子赚的钱,于心难安
范蠡辞官后,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从最底层的渔民做起,他把握市场规律,低价囤积稀缺物资,待时机高价出售。短短数年,积累千金,成为齐国首富,被拜为相国。
他感叹,财富和权势若只用于个人享受,终将招致祸患。于是归还相印,散尽家财给贫民,悄然离去。范蠡证明了自己的赚钱能力,但发现金钱无法解决自己内在的不安。
二聚二散:利用人性弱点赚的钱,会毁于人性
范蠡迁居今山东定陶,改名“陶朱公”,重新经商。他采用逆向投资策略,利用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获利,再次富甲天下。但是他的幼子在楚国杀人被捕,长子携千金营救,却因吝啬钱财导致弟弟被杀。范蠡再次感叹,金钱能买通关系,却买不到亲情的智慧与克制。钱能解决外部问题,但无法克服人性的弱点。真正的智慧是驾驭金钱,而非被金钱驾驭。
三聚三散:顺应天道赚的钱,是财富的终极形态
晚年的范蠡,经商已经不再追求暴利,而是薄利多销,与民共富。他提出“农末俱利”的经济思想,主张平衡物价,使“关市不乏”。把全部财富用于赈济灾民、修桥铺路,然后隐退,寿终正寝。
富而行其德,归于天道。用金钱成就他人,而非占有金钱。幸福源于“利他”的德行,而非数字的积累。人不亲自下场去赚钱,很难真正理解范蠡。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虽不具备范蠡的悟性、能力和智慧,但也可以借鉴大佬的赚钱经历,有意识的把握住人生中三个“长脑子”的阶段。
第一阶段:上班,是为了长“生存的脑子”
在进入社会以前,人所学到的一切都是在“长知识”,这个过程相当于一个“跳板”,以便进入更好的“平台”进行人生的第一次成长。
上班,其实是一次很好的理解社会需求的过程。
可以在有生存保障的基础上去深度学习,并且这个过程是“实景演练”,案例多,反馈快,出了错也很容易长记性。这个过程比任何学校教育更能塑造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当我们开始赚钱,才会真正理解人们需要什么、市场如何运作、如何高效解决问题。
商业世界是一个人“社会化”的最佳训练场。
公司,是一个相对温和的“商业场域”,足够真实,也有“新手保护策略”。上班需要与人合作,通过谈判、说服、倾听、管理……促进情商的成长。这些技能不会在安逸的环境中学到,只有在真实的利益交换中才能掌握。
人真正的觉醒,不是通过上学获得的,而是上班打工。
赚钱的过程,是塑造人的阶级意识和现实认知的过程。只有真正在职场厮杀过的人,才会有可能被激发出“人生的更多可能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无论阶级立场如何,赚钱的过程都迫使人们直面社会关系的本质,这种认知的觉醒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会更深刻的认识到:赚钱不是剥削,而是创造价值。
第二阶段:独立赚钱,是为了长“商业的脑子”
人只有突破“生存空间”,才会开始快速成长。当你不再只是为了“活着”而工作,才是你真正强大的开始。独立去赚钱,才会感受到“成长”的推背感。
你会“被迫”培养“财务思维”
“学校系统教导人们如何成为好员工,而不是如何赚钱。真正的成长始于你开始思考如何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当你开始赚钱,尤其是通过投资或创业,你会被迫学习财务知识、管理风险,并理解市场的运作方式,这些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你会“被迫”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你依赖工资生存时,你的选择是有限的。但当你开始赚钱,尤其是通过自己的事业或投资,你会被迫面对现实、调整策略、学会承担风险。赚钱的过程就是不断犯错、反思、改进的过程,而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你会“被迫”培养“交易能力”
赚钱需要经验,而经验来自于实践,并且每个人的“赚钱经验”都具备独特性。如果你不能通过真实的市场赚到钱,说明你的认知存在缺陷、你的行动存在偏差。一个人真正的成长不是读了多少书,而是能否把知识变现。独立去赚钱,是我们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一种手段。只有经历了这个阶段,人才会开始思考一件事:赚钱是否是人生的唯一意义。只有经历了这个阶段,人才会深刻的意识到一件事:赚钱路上最大的阻碍,就是自己的心。
第三阶段:反思金钱,是为了长“智慧的脑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