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见状,也捧着一卷《道德经》走过来:“罗姑娘,这卷的字迹有些模糊,能否帮忙处理?”
罗衣接过,用指尖轻触字迹:“这是受潮导致的,可用温水轻轻擦拭,再用吸水纸吸干水分,之后涂抹一层薄桐油膏,便能让字迹更清晰些。”
慧能与清风相视一笑,之前的不快消散无踪,各自回到岗位继续忙碌。圆空见此情景,对沈砚秋道:“多亏沈掌东与罗姑娘从中调和,不然我等怕是要因小事伤了和气——看来这西行之路,先学会相互包容,比整理经卷更重要。”
沈砚秋点头:“经卷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人心齐了,经卷才能安全抵达西域,教义才能真正传播开来。”
午后,托裱好的经卷陆续送到遮阳棚下晾干,温景然拿着账簿,逐一核对:“《金刚经》一卷,完好;《法华经》一卷,封面修复;《道德经》一卷,字迹处理……”每核对完一卷,他便在账簿上打勾,确保没有遗漏。
顾长风此时走进来,手中拿着一块刚打造好的铜锁:“沈掌东,经卷木箱已全部加固完毕,这是铜锁,每个木箱配两把,一把由僧团保管,一把由商队护卫保管,需两人同时开锁,才能取出经卷。”
沈砚秋接过铜锁,掂量了一下,分量十足:“做得好,这样便能确保经卷不会被擅自取出,避免途中受损或丢失。”
夕阳西下时,所有经卷都已处理完毕:三十七卷易碎经卷全部托裱修复,用桐油布包裹后装入加固木箱;其余经卷也做好防潮处理,按类别放入不同的木箱中。圆空与玄清分别接过铜锁,将木箱锁好,钥匙各自交给心腹弟子保管。
罗衣收拾好工具,对沈砚秋道:“沈掌东,经卷已全部处理完毕,明日便可装车。若途中遇到经卷受潮或破损,可让僧团弟子用我留下的备用桐油膏与桑皮纸修补,实在处理不了的,到于阗后可去我的布坊,我再帮忙修复。”
沈砚秋递过一袋银两:“罗姑娘连日辛苦,这点心意还望收下。若日后商队有经济保护的需求,定当再找姑娘相助。”
罗衣接过银两,从中取出一半还给她:“沈掌东,这一半是我赠给僧团的,算是为西行传法尽一份力。明日商队启程,我便不去送行了,祝诸位一路平安。”
送走罗衣,沈砚秋与众人站在粮仓外,看着堆叠整齐的经卷木箱,夕阳的余晖洒在木箱上,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温景然合上账簿,对沈砚秋道:“经卷筹备完毕,明日便可随商队一同启程。我已将经卷名录抄录三份,沈掌东、圆空师父、玄清道长各执一份,以便途中核对。”
顾长风点头:“我已安排好护卫,明日会将经卷木箱优先装车,固定在驼队中间,确保安全。”
圆空与玄清双手合十,对沈砚秋、顾长风、温景然道:“此番经卷筹备,全赖诸位相助,贫僧(贫道)在此谢过。明日启程后,我等定会遵守盟约,与商队同心同行,不负所托。”
沈砚秋看着三人,眼中满是坚定:“经卷已妥,人心已齐,明日便是西行之始。愿我等带着这些经卷,在丝路上架起文化的桥梁,让佛道智慧与西域文明相融,不负这万里风沙,不负这初心使命。”
夜色渐浓,北庭的星空格外明亮,粮仓外的经卷木箱静静矗立,仿佛在等待着明日的启程。它们承载的不仅是佛道典籍,更是跨越万里的文化期许——而这份期许,将在次日的驼铃声中,随着商队与僧团,一同踏上西行之路,在丝路的风沙中,书写一段属于经卷与传承的传奇。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丝路万里驼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