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掌东,诸位师父。”罗衣将桐油布放在桌上,展开其中一匹,“这是用三层粗布浸过桐油制成的,防水性极好,用来包裹经卷,就算遇上下雨或风沙,也能护住里面的典籍。”
圆空上前,用手指轻轻抚摸桐油布,触感厚实且不渗油,眼中满是赞叹:“罗姑娘手艺精湛,有此布包裹经卷,贫僧便放心多了。不知这布需多少银两,贫僧这就让人去取。”
罗衣笑着摆手:“我与沈掌东是旧识,此次前来,一半是为生意,一半也是敬佩诸位师父西行传法的心意。价格按成本算,每匹只需五十文钱,且我还带了两名徒弟,可帮诸位师父将经卷一一包裹妥当。”
沈砚秋道:“罗衣的桐油布,商队也常用,质量绝对可靠。僧团若有需要,可多订几匹,沿途若有损耗,商队也能帮着补充。”
接下来的三日,商队与僧团各自忙碌。沈砚秋与温景然带着账房伙计,在北庭市集采购了足够三个月用的水粮、草料与药品,还特意多买了十顶防沙帐篷,以备不时之需。顾长风则带着护卫们检查驼队与武器,更换了几匹体力不支的骆驼,将环首刀与弓箭打磨锋利。
圆空与玄清则带着弟子,在罗衣的帮助下,用桐油布将百余卷经卷仔细包裹,再放入特制的木箱中,木箱缝隙处用棉絮塞紧,确保经卷不会在颠簸中受损。罗衣还教弟子们如何辨别桐油布的好坏,以及遇到风沙时如何快速加固经卷帐篷,弟子们学得认真,不时提出疑问,罗衣都一一耐心解答。
第三日傍晚,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商队营地内,驼队整齐排列,帐篷已拆卸打包,经卷木箱被牢牢绑在驼背上,罗衣与她的徒弟也完成了最后一批经卷包裹,准备告辞。
沈砚秋送罗衣至营地门口,递过一袋银两:“这是桐油布与人工的费用,多谢罗姑娘连日帮忙。”
罗衣接过银两,从中取出一部分还给沈砚秋:“沈掌东,这部分是我赠给僧团的,算是为西行传法尽一份力。若诸位师父沿途需要更多桐油布,可让商队伙计到于阗的‘罗记布坊’找我,我在那里开了分店。”
沈砚秋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那便多谢罗姑娘了。若有机会,商队定会到于阗拜访。”
送走罗衣,沈砚秋回到营地中央,见圆空与玄清正带着弟子们整理行囊,顾长风与温景然则在核对物资清单。夕阳西下,将营地染成金红色,远处传来驼铃的轻响,像是在催促着启程。
沈砚秋深吸一口气,高声道:“明日辰时,准时出发!愿我等此番西行,商路畅通,经卷安全,不负初心!”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在北庭的暮色中回荡,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也带着对盟约的坚守。他们知道,从明日起,商队与僧团便将成为丝路之上的同行者,用各自的方式,在万里风沙中,书写一段关于信任、合作与文化交流的传奇——而这份《商僧同行盟约》,便是这段传奇最坚实的开端。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丝路万里驼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