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初落,将望雪驿站的毡顶染成一片素白。驿站中央的议事帐内,却暖意融融。八张厚重的木桌拼成方形,桌上铺着泛黄的麻布,中央摆放着一卷用桑皮纸制成的长卷,旁边是一枚枚刻着各部落、商队印记的印章。沈砚秋与顾长风并肩坐在上首,两侧依次坐着山民联盟的木昆长老、阿木盟主,草原联盟的帖木儿首领及各部落长老,还有中原、西域十大商队的掌柜。今日,他们要签署一份跨越雪线与草原的安全协议,将之前口头约定的防御、巡逻、救援等规则固化成文,用共同的承诺守护这条来之不易的新商道。
“各位,”沈砚秋拿起桌上的桑皮纸卷,轻轻展开,纸上用毛笔写着工整的楷书,旁侧用炭笔标注着山民符号与草原拼音,“自新商道开通以来,我们并肩抵御影沙盟、救援被困商队、守护驿站安全,但零散的约定终究难抵意外。今日这份《雪线草原商道安全协议》,便是要明确山民、草原、商队三方的责任,让商道的安全有章可循。”
他话音刚落,西域最大商队的萨利掌柜便起身拱手,用略带生硬的中原话道:“沈公子所言极是。只是我们商队常年行走在外,最担心的是途中遇盗匪,不知协议中对商队的护卫如何安排?”萨利的商队曾在雪线边缘遇过散匪,损失了几驼香料,此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阿罗憾当即起身回应:“萨利掌柜放心,协议中已明确,由山民联盟抽调二十名精于山地作战的勇士,草原联盟派出三十名擅长骑射的牧民,与商队自备的护卫队组成联合护卫队。商队出发前,需提前三日告知驿站,护卫队便会在指定地点汇合,全程护送过雪线与草原交界的险地。”他说着,指向协议上的“联合护卫条款”,木昆长老立刻补充道:“我们山民熟悉雪线的隐蔽山道,能提前探查是否有盗匪埋伏,草原的兄弟马术好,能快速传递消息,三方配合,定能护商队周全。”
帖木儿首领也点头附和:“草原边缘的几处隘口,我们已派人搭建了了望台,每日有人值守,若是发现盗匪踪迹,会立刻用烽烟通知沿途驿站与商队,让大家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顾长风这时开口,目光扫过众人:“除了盗匪,雪线的极端天气与山道险情也是安全隐患。协议中规定,各驿站需每日记录天气,若遇暴风雪、雪崩预警,要及时用烽烟或信使通知行进中的商队,引导其到就近驿站躲避;商队若在途中遇困,需燃放三堆篝火作为求救信号,护卫队与驿站救援队需在一个时辰内出发救援。”他顿了顿,又道,“之前雪崩救援时,因没有明确的救援流程,耽误了些许时间,如今协议中写清了救援的人员调配、物资准备,再不会出现混乱。”
中原商队的林掌柜起身问道:“顾先生考虑周全。只是商队若因自身疏忽,未按规定提前通知驿站,导致无法获得护卫,途中遇险该如何处理?”这一问直击要害,此前确有小商队为赶时间,擅自提前出发,遇困后无人接应,最后还是驿站主动救援,却也让众人意识到权责划分的重要性。
沈砚秋指着协议中的“责任划分条款”道:“协议明确,商队若未遵守约定,擅自更改行程、不配合护卫队指挥,途中遇险,驿站与联盟仅提供基础救援,损失需商队自行承担;反之,若驿站与护卫队未按规定提供保护,导致商队受损,需按损失价值赔偿,用驿站的物资或商队的贸易折扣抵扣。”他语气坚定,“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只有三方都守诺,协议才能真正生效。”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阿木拿起协议副本,指着“驿站防御条款”道:“各驿站的防御也已做了安排,望雪、听风等雪线驿站,加固了毡帐围栏,增设了了望塔,夜间安排四人轮岗值守;草原的迎草、牧云驿站,与附近部落建立联动,若驿站遇袭,部落能在半个时辰内派兵支援。”他说着,展示了驿站防御的简易图样,上面标注着围栏的高度、了望塔的位置,还有防御器械的摆放处。
议事帐内的讨论渐渐热烈起来,各部落长老与商队掌柜纷纷提出细节问题:“商队的货物若在驿站存放期间丢失,该由谁负责?”“联合护卫队的粮草补给从何处来?”“雪线与草原的巡逻路线如何划分,才不会出现盲区?”
沈砚秋与顾长风一一耐心解答:“驿站存放货物,需由驿站值守人员与商队共同清点登记,签字确认后,丢失由驿站赔偿;联合护卫队的粮草,由商队按每驼货物缴纳少量粮食作为补贴,山民与草原部落提供部分肉类,驿站统一调配;巡逻路线分为三段,雪线段由山民负责,草原段由牧民负责,交界段由联合护卫队巡逻,每日交接巡逻记录,确保无盲区。”
为了让众人更直观地理解,顾长风让人拿出一幅巨大的商道地形图,用红、蓝、绿三色炭笔分别标注出三方的巡逻区域与护卫路线,红色为山民巡逻区,蓝色为牧民巡逻区,绿色为联合护卫队路线,各区域交接处标注着烽烟传递点,一目了然。“这样一来,不管是雪线的冰缝险地,还是草原的隘口要道,都有人守护,商队行走其间,也能更安心。”顾长风指着地形图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