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驿站的值守山民跑来喊道:“阿木盟主!沈公子!听风驿站那边说,运柴火的队伍被困在冰坡下,柴火太重,拉不上来!”众人心中一紧,顾长风立刻道:“正好试试咱们改良的绞车!”他说着,让人把简易绞车抬过来——这绞车是沈砚秋根据西域商队的提水工具改良的,用一根粗木杆做支架,中间穿一根转轴,转轴上绕着粗麻绳,一端绑着挂钩,转动转轴就能将重物拉上来。
一行人立刻带着绞车赶往冰坡下。只见十几名山民正围着一堆柴火发愁,冰坡陡峭光滑,柴火堆在坡下,根本无法往上搬。沈砚秋指挥众人将绞车固定在坡顶的大树上,把麻绳的挂钩挂在柴火堆旁的木头上,然后让四个人转动转轴。随着转轴转动,麻绳渐渐收紧,柴火堆缓缓被拉上坡来,原本需要十几个人费力搬运的柴火,此刻四个人就能轻松搞定。
“太神奇了!这东西太好用了!”山民们欢呼起来,纷纷围上来查看绞车的构造。沈砚秋笑着解释:“这绞车不仅能拉柴火,以后转运重物、搭建驿站的木梁,都能用到。我已经把做法写在图样上,每个驿站都能做一个,以后干活就省力多了。”
夕阳西下时,众人带着改良后的工具返回望雪驿站。山民们拿着新打造的铁锄、编织好的藤条担架,牧民们牵着装了运货支架的骆驼,每个人脸上都满是收获。阿木捧着一把刚锻打好的镰刀,对沈砚秋与顾长风道:“沈公子,顾先生,多谢你们教我们这些法子!有了这些工具,不管是种地、运货还是救援,都方便多了!我们以后一定能把驿站守得更好,把商道护得更稳!”
沈砚秋看着眼前的景象,轻声道:“这些工具再好,也得靠大家好好用。技术传下来,还要一代代改进,适合咱们雪线与草原的,才是最好的。”顾长风点头补充道:“以后若是遇到工具不好用的地方,你们可以自己试着改,改好了也告诉我们,咱们再教给其他部落与商队,让大家都能受益。”
入夜后,驿站内的灯火格外明亮。山民们与商队伙计们围坐在火堆旁,一边喝着奶茶,一边讨论着白天学到的技术,有的说要明天就用铁锄开垦药材地,有的说要多做几个绞车放在各驿站,还有的说要教草原上的牧民编织藤条担架。火堆的光芒映在每个人脸上,温暖而明亮。
沈砚秋与顾长风站在驿站门口,望着远处的天山。月光洒在雪地上,泛着淡淡的银辉,驿站旁的铁匠铺里,还有零星的火星闪烁,那是山民们在趁着夜色练习锻打铁锄。“你看,技术就像这火种,只要传下去,就能燎原。”顾长风轻声道。
沈砚秋点头,目光坚定:“是啊,工具改良了,干活省力了,大家的日子才能越来越好,商道也才能越来越繁荣。这些技术,是咱们留给雪线与草原最实在的礼物。”
夜风轻柔,带着柴火的暖意。远处传来山民们爽朗的笑声,夹杂着锻打农具的“叮叮”声,与驿站内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雪线之上最鲜活的乐章。沈砚秋与顾长风相视一笑,他们知道,这些被改良的工具,不仅能让劳作变得轻松,更能让技术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让这条丝路商道,在智慧与汗水的浇灌下,走向更安稳、更富庶的未来。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丝路万里驼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