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随后召集了各驿站的医疗学徒和部落的赤脚医生,在驿站内开了个小型的医疗经验交流会。顾长风先讲解了高原反应的预防要点:“一是循序渐进,初到低海拔驿站先适应两日,再往高海拔走;二是备好预防药材,雪莲花、麻黄根提前煮好,商队出发前每人喝一碗;三是控制行进速度,每日赶路不超过六个时辰,中途多休息。”
一个来自乃蛮部的赤脚医生举手问道:“顾先生,我们部落有个老人,每次到雪线附近就会头痛,喝了雪莲汤也不管用,这该怎么办?”
顾长风思索片刻,道:“若是常年头痛,可能是气血不足,除了雪莲汤,还要加些黄芪、红枣煮水喝,补气血。另外,让老人戴个厚点的帽子,注意头部保暖,也能缓解头痛。我等会儿把药方写下来,你回去按方抓药试试。”
接着,顾长风又讲解了冻伤的应急处理和跌打损伤的救治方法,还现场演示了如何用布条包扎伤口、如何用银针缓解胸闷。学徒们和赤脚医生们都听得十分认真,时不时提出问题,沈砚秋则在一旁记录,把大家的疑问和补充的经验都一一记下。
“之前有个商队伙计从马背上摔下来,摔断了腿,我们当时用木板固定了腿,再抬到驿站救治,这样做对吗?”望雪驿站的学徒问道。
“做得很对!”顾长风赞许道,“骨折后第一时间用木板或树枝固定,能防止骨头移位,减少损伤。但要注意,固定时不能太紧,要留些空隙,不然会影响血液循环。另外,抬运时要保持伤者身体平稳,别让断腿晃动。”他说着,让两个学徒配合,演示了正确的固定和抬运方法。
交流会一直持续到午后,众人散去时,都拿着抄录好的经验口诀和药方,脸上满是收获。阿木走的时候,特意把记满图样的兽骨揣在怀里,笑着道:“回去我就把这些教给部落里的人,以后再也不怕冻伤和高原反应了!”
驿站内又恢复了安静,顾长风和沈砚秋重新整理着交流会的记录,将大家补充的经验整合到之前的案例中。“现在预防、应急、救治的流程都完善了,各驿站有学徒值守,部落有赤脚医生帮忙,医疗网络也算成型了。”顾长风伸了个懒腰,语气中带着欣慰,“以后就算遇到突发伤病,也能及时处理,不用再像之前那样手足无措了。”
沈砚秋看着厚厚的几卷医疗记录,轻声道:“这条商道能安稳运行,医疗是重中之重。这些经验不仅是给现在的人用,还要一代代传下去,让每一个走在丝路上的人,都能有医疗保障。等咱们回到草原,再把这些经验整理成册,放在医疗站和山民学校里,让更多人能学到。”
顾长风点头,拿起一罐冻疮膏,递给沈砚秋:“你也备着,雪线风大,别冻着。咱们下午去踏雪驿站看看,那里的学徒刚上岗不久,我得再教教他们针灸的手法,免得遇到重症应对不来。”
沈砚秋接过药膏,笑着起身:“好,咱们现在就出发。顺便把编好的医疗口诀贴在那里,再检查一下他们的药材储备,确保万无一失。”
两人牵着马走出驿站,午后的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远处的天山主峰晶莹剔透,似一座白玉雕成的屏障。望雪驿站的青幡在微风中飘扬,门前的木牌上,新贴的医疗口诀格外醒目,路过的商队伙计和牧民都会驻足看上几眼,时不时互相念叨着口诀里的内容。
马蹄踏在积雪上,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顾长风走在沈砚秋身旁,手中紧握着那卷医疗经验记录,心中满是坚定。他知道,这些纸上的文字和经验,或许不起眼,却能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而他与沈砚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条丝路商道,不仅有驼铃声声的繁华,更有平安无虞的保障。
踏雪驿站的身影渐渐出现在前方,驿站前的空地上,几个学徒正按照顾长风之前教的方法,练习包扎伤口。看到沈砚秋与顾长风到来,学徒们立刻停下手中的活,快步迎了上来。顾长风笑着拿出银针,对他们道:“今日咱们再好好练练针灸,尤其是应对急性高原反应的针法,一定要记牢……”
阳光正好,雪风轻柔,望雪驿站的医疗经验,正随着这话语与脚步,一点点传遍整个雪线与草原,成为丝路之上最温暖的守护。
喜欢丝路万里驼铃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丝路万里驼铃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