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晨雾尚未散尽,商道与乃蛮部营地连接处的空地上,已聚集了不少人影。牧民们扛着圆木、抱着石块,商队的伙计们则提着麻绳、拿着凿子,往来穿梭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今日是草原之门动工的日子,这座象征着商道畅通与部落联盟的建筑,将成为往来商队与牧民心中的“平安标记”。
沈砚秋与顾长风并肩站在空地中央,脚下踩着一块平整的青石板,这是秦十三特意从黑石山运来的基石。沈砚秋手中拿着一卷麻布图纸,上面用炭笔勾勒着草原之门的模样:“这座门要高九丈、宽六丈,门框用黑石山的巨石搭建,门板用百年松木打造,上面要雕刻草原与中原的纹样,象征两地相通。”
顾长风俯身看着图纸,指尖轻点门板的图案:“你看这里,左边雕刻草原的奔马与雄鹰,右边雕刻中原的绸缎与驼队,门楣上再刻上‘丝路通衢’四个大字,既醒目又能点明寓意。只是黑石山的巨石沉重,牧民们搬运起来怕是费力。”
“这点不用担心。”巴图鲁笑着走过来,身后跟着几个身材魁梧的牧民,“我已让各部落抽调了二十个壮汉,还备了十匹挽马,专门用来搬运巨石。再说咱们草原人有的是力气,这点活不算什么!”他说着,抬手示意,几个牧民立刻牵着挽马,朝着黑石山的方向而去。
罗衣这时带着几个伙计,运来几捆麻绳和几块磨好的木楔:“公子,顾先生,麻绳和木楔都备好了,松木也已在一旁晾干。阿罗憾带了护卫去周边巡查,防止有闲杂人等打扰动工,秦十三则去确认商道的准确方位,确保草原之门正对着商道中心线。”
沈砚秋点头赞许:“安排得周全。罗衣,你再让人准备些热奶茶和青稞饼,上午歇工时给大家分发,别让大家饿着。”
不多时,秦十三策马返回,翻身下马后禀报道:“公子,商道中心线已确认,我在地上插了红幡标记,草原之门的位置正好对着中心线,往来商队远远就能看到。另外,黑石山的巨石开采得很顺利,第一块基石已经在路上了。”
话音刚落,远处便传来了牧民的吆喝声。只见十匹挽马牵引着一块半人高的黑石山巨石,缓缓走来,巨石下方垫着圆木,几个壮汉在旁扶着,一步步朝着空地中央挪动。走近了才看清,巨石表面已被粗略打磨过,棱角圆润,透着青黑色的光泽。
“好一块巨石!”顾长风赞叹道,“黑石山的石头坚硬耐用,风吹日晒也不会开裂,用来做门框再合适不过。”
巴图鲁挥手让牧民们停下,指着沈砚秋脚下的青石板道:“就从这里开始垒基石,先铺三层青石板,再把巨石垒在上面,这样地基才稳,就算遇到草原大风也不会倒。”牧民们齐声应和,放下巨石,拿起凿子开始修整地基。他们虽不懂中原的营造之法,却有着丰富的垒石经验,石块之间不用灰浆,仅靠凿刻后的紧密贴合,便垒得严丝合缝。
沈砚秋与顾长风也没闲着,沈砚秋时不时对照图纸,调整石块的位置,确保门框的尺寸与图纸一致;顾长风则在一旁提醒牧民们注意安全,还让学徒备好了金疮药和止血布,以防有人被石块砸伤或被凿子划伤。
正午时分,地基已垒好三层青石板,第一块门框巨石也稳稳地立在了地基上。众人歇工时,罗衣带着伙计们送来热奶茶和青稞饼,牧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喝,一边讨论着后续的工序。乃蛮部的老牧民那日松捋着胡须道:“我年轻时见过西域城邦的城门,都是左右各立一块巨石,再装上门板。咱们这草原之门,比那些城门还要气派!”
“不仅要气派,还要实用。”沈砚秋笑着道,“门框内侧要搭建两个避风棚,供往来商队歇脚,棚子里再摆上几张石桌石凳,罗衣还会让人定期送些饮水和草药,若是商队有人生病或遇到麻烦,也能在这里临时求助。”
顾长风补充道:“我会让医疗站的学徒,每周来避风棚值守一次,给过往牧民和商队伙计免费诊治小伤小病,顺便宣传防疫知识。这样一来,草原之门不仅是个标记,更是个便民的驿站。”
牧民们听得连连点头,塔娜姑娘放下手中的青稞饼,道:“沈首领,顾先生,我想在门板上绣些纹样,用驼毛线绣上草原的花草,再让中原的绣娘教我绣中原的牡丹,这样门板上的雕刻和刺绣互相映衬,肯定更好看!”
“这个主意好!”罗衣立刻响应,“我让商队的绣娘带来最好的丝线,和你一起绣,争取在门板安装好之前绣完。”
午后开工,众人分工愈发明确:壮汉们继续搬运巨石、垒砌门框;巧手的牧民和商队绣娘一起打磨门板、绘制纹样;伙计们则负责搭建避风棚的框架;秦十三和阿罗憾则轮流巡查,一边提防意外,一边指挥往来的搬运队伍。
然而,就在门框垒到第五层时,意外突然发生。一块巨石在搬运途中,挽马突然受惊,猛地向前冲了几步,巨石失去平衡,朝着一旁正在打磨门板的塔娜倒去。周围的人惊呼一声,都来不及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