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草节的前一日,巴图鲁派来的向导已在营地外等候。沈砚秋与顾长风决定提前半日启程,既能熟悉前往乃蛮部草场的路线,也能趁此机会多了解草原各部的礼仪习俗——毕竟祭草节是草原重大庆典,礼仪不当恐失了礼数,反而影响与部落的交情。
清晨的草原泛着淡青色,露珠打湿了马蹄,商队踏着晨光出发。向导是个名叫达赖的年轻牧民,他牵着一匹通体雪白的小马,走到沈砚秋面前:“沈首领,这匹‘踏雪’性子温顺,跑得稳,草原的路它熟,您骑它最合适。”又牵过一匹栗色马给顾长风,“这匹‘追风’耐力好,顾先生带着药箱,骑它省力。”
沈砚秋与顾长风谢过达赖,翻身上马。商队沿着河谷前行,两侧的草场一望无际,风吹草低,不时能看到野兔或旱獭窜过,远处的雁群排成“人”字,缓缓掠过天际。达赖骑着马走在最前方,一边引路一边哼唱着草原民谣,歌声与驼铃声交织,格外悦耳。
“达赖,祭草节上都有哪些仪式?咱们见了各部族长,该行什么礼才合适?”沈砚秋策马追上达赖,语气诚恳地询问。他深知入乡随俗的道理,尤其是在这样的庆典上,礼仪是表达尊重的第一关。
达赖勒住马缰,思索着说道:“祭草节是为了感谢草原神灵赐予水草丰美,仪式开始前,要由部落长老向天地献哈达、洒奶酒;见了族长,要双手递上礼物,身子微微前倾,不能直视族长的眼睛,这是草原的‘敬长礼’。若是遇到部落的萨满,还要跪拜行礼,萨满是神灵的使者,不能怠慢。”
顾长风在一旁补充问道:“那饮食上有没有讲究?比如哪些食物不能动,或者不能用左手递东西之类的?”他记得在中原出使西域的典籍中提过,草原各部对左右手的使用颇有忌讳,怕一时疏忽犯了禁忌。
“顾先生说得对!”达赖连连点头,语气严肃,“草原上不用左手递食物或礼物,左手是用来牧马、赶羊的,用左手递东西是不敬;还有,祭草节上的第一碗奶酒要敬神灵,不能自己先喝;吃烤肉时,不能只挑瘦肉,要肥瘦都吃,不然牧民会觉得你嫌弃他们的食物。”
沈砚秋听得认真,让秦十三拿出羊皮纸,将达赖说的礼仪一一记下:“多谢你提醒,这些规矩我们记下了,定不会出差错。对了,乃蛮部的阿勒坦族长,平日里最喜欢什么礼物?咱们备得周全些。”
“阿勒坦族长喜欢中原的铁器,尤其是锋利的弯刀与结实的马镫。”达赖笑道,“汪古部的明安族长则喜欢瓷器,上次我见他把一个破瓷碗都珍藏着,说是中原的‘玉器’。”
沈砚秋与顾长风相视一笑,心中有了数——罗衣早已备好一批小巧的弯刀、马镫,还有几对绘着山水图案的青瓷瓶,正好能作为拜见族长的礼物。
行至正午,商队在一处避风的山坳休整。罗衣让伙计们拿出干粮与水,又从货仓里取出几小块奶酪,分给众人尝尝。达赖接过奶酪,用右手掰成小块慢慢吃,见一个商队伙计用左手拿着馕饼递给他,连忙摆手拒绝:“不可不可,用左手递东西不敬。”
那伙计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自己犯了忌讳,连忙换成右手,满脸歉意地说:“对不住,我忘了规矩。”达赖笑着摆摆手,也不生气:“你们刚到草原,不懂规矩不怪你们,多留意几次就好了。”
顾长风见状,便趁机让达赖再讲讲其他礼仪细节,比如如何接哈达、如何回应族长的问候。达赖耐心讲解,还现场演示起来:“接哈达时,要双手接过,然后搭在肩上,不能随意揣进怀里;族长问你‘草原的风暖不暖’,是问你住得习不习惯,要回答‘暖得很,托族长的福’,不能只说‘暖’。”
沈砚秋与顾长风跟着达赖模仿,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直到动作标准才算作罢。阿罗憾与秦十三也凑过来学习,阿罗憾笑道:“没想到草原礼仪这么多,比在天山与山民打交道复杂多了,不过多学些总是好的,省得给商队惹麻烦。”
午后继续前行,傍晚时分,终于抵达乃蛮部的草场。远远望去,草场中央已搭起数十顶大型毡帐,最中间的是一顶绣着鹰纹的金顶毡帐,想必是阿勒坦族长的住处;毡帐周围摆满了牛羊,牧民们正忙着宰杀牲畜、搭建祭台,空气中弥漫着烤肉的香气,一派喜庆景象。
巴图鲁早已在草场入口等候,见商队到来,立刻迎了上来:“沈首领,顾先生,一路辛苦!我已跟阿勒坦族长说过你们的到来,他特意留了一顶毡帐给你们,就在金顶毡帐旁边。”
他引着商队来到指定的毡帐,又叮嘱道:“明日清晨祭草节开始,你们卯时要到祭台旁集合。记住,献礼物时要按部落辈分来,先给克烈部的长老,再给乃蛮部、汪古部的族长,顺序不能乱。”
沈砚秋点头应下,让伙计们将货物与礼物搬入毡帐,又让罗衣安排好值守的护卫。顾长风则趁着天色未暗,带着药箱与达赖去附近的牧民毡帐走走——一是想看看有没有需要医治的牧民,二是能再多熟悉些草原日常礼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