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初刻,号角三响,营中诸人齐集帐前。晨风微寒,旌旗猎猎作响。沈燕秋身着轻便皮甲,立于旗下,目光如炬。
"自离长安,已历十余日。"她开口道,声音沉稳有力,"渭水之试、峡谷之战、晨雾之行、沙海觅水,皆已过矣。然前路更长,险处更多。今日,非为更制,乃为明志。"
她示意亲兵展开一幅宽大的羊皮地图,红线自长安蜿蜒向西,穿过河西走廊,越过葱岭,直抵西域诸城。
"此,乃我等之途。"沈燕秋指着地图,"首要之务,是将货物安全送达疏勒、于阗等地,完成贸易。然不止于此——"
她环视众人,"我们亦要将中原之丝绸、瓷器带往西域,将西域之香料、宝石带回长安。更要以诚信为桥,以友谊为舟,令此路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
话音未落,一名年轻队员上前一步,拱手道:"领队,我等皆愿效命。然西域风土不熟,言语不通,恐多有阻碍。"
"此言甚是。"沈燕秋点头,"故我等当以三事为要:一曰信,二曰义,三曰勇。信以立人,义以结友,勇以克险。"
她转而对顾长风道:"顾先生,地理之道,你为最熟。可简述前路之要?"
顾长风上前,指着地图道:"前方三十里,有盐碱地,易陷驼;再西,黑风口,风势猛烈;更远,枯井滩,水少而匪多。然我等已有新规保障,再加小心,可保无虞。"
"善。"沈燕秋点头,"卫都头。"
"在!"卫无忌抱拳。
"我等之勇,系于你手。"沈燕秋道,"须日日演练,不可懈怠。"
"谨遵将令!"卫无忌沉声应道。
沈燕秋又看向阿米尔与苏凝:"阿米尔,你为我等之舌;苏凝,你为我等之声。一以通言,一以慰心。"
二人齐声应诺。
"至于我——"沈燕秋目光坚定,"将与诸位同甘共苦,直至西域。"
她高举右手,庄严宣誓:"我,沈燕秋,誓与诸位同心同德,不辱使命,直达西域!"
"不辱使命,直达西域!"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山谷,飞鸟惊起。
誓毕,沈燕秋取下腰间短剑,割破指尖,在旗下木柱上按下血印。众人心潮澎湃,纷纷效仿,一时间,木柱上鲜红点点,如群星闪耀。
"此印,非为逞勇,"沈燕秋道,"乃为铭心。愿我等不忘今日之言。"
卯时过半,队伍启程。新规已在昨日颁行,今日执行,井井有条。前军探路,中军护火,后军断后,两翼机动。每两时辰,驼铃轻响,小憩片刻。
行至巳时,前方探马回报:盐碱地比预计更宽,需绕行。顾长风当即策马前出,寻得一条旧河道,可绕险而行。
"顾先生,好眼力!"卫无忌赞道。
"不过是依地形断之。"顾长风谦逊一笑,目光却不经意间与沈燕秋相接,彼此心照不宣。
日过正午,队伍在一处小溪边休整。水官按例分颁饮水,众人有序取之。沈燕秋巡视营地,见李三正虚心求教打结之法,老队员耐心指点;远处,苏凝正教几名队员唱行军小曲,曲调明快,令人精神一振。
"你看,"顾长风轻声道,"这支队伍,正在悄然成长。"
"然。"沈燕秋微笑,"昔日各怀所长,今日渐能互补。此乃我最乐见者。"
午后,队伍继续西行。沿途景色渐变,肥沃之地渐为黄土丘陵取代,远处雪山隐约可见。沈燕秋知道,那是葱岭余脉,是进入西域的必经之关。
"翻过此处,"顾长风道,"便入西域之境。"
"那是新的天地,"沈燕秋轻声道,"也是新的考验。"
傍晚,队伍在一处避风山坳扎营。卫无忌安排双岗,顾长风检视地形,阿米尔与当地牧民交流,探听前路消息。
夜幕降临,篝火熊熊。沈燕秋命人取来十余片小木牌,分予各队队长。
"此牌名为'信符'。"她道,"凡与西域商人交易,必先出示此牌,以示诚信。牌上刻我队记号,不可遗失。"
队长们郑重接过。沈燕秋又命人取来一卷丝绸,亲自在篝火旁裁剪成小块。
"每人取一块,"她道,"遇有难处,可赠当地百姓,以示善意。丝绸轻而贵,足以表我中原之心。"
众人闻言,纷纷上前领取,一时间,火光映红了一张张笑脸。
"领队,"苏凝轻声道,"我有一请。"
"说。"沈燕秋道。
"今夜,愿为大家歌一曲,以壮行色。"苏凝道。
"甚好。"沈燕秋点头。
苏凝轻抚琵琶,轻启朱唇。初时曲调悠扬,如清泉流淌;继而渐转激昂,似驼铃远行。众人静静聆听,心中热血渐起。
曲终,篝火旁一片寂静。片刻后,掌声与喝彩齐起。
"好一曲《丝路行》!"阿米尔赞道,"我亦有一物,愿与大家共赏。"
他取出一支小巧的骨笛,吹奏起西域小曲。曲调异于中原,却别有风情。苏凝随之轻和,中西合璧,妙不可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