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4日 驻旧金山总领事馆。
车队驶回领馆院内,当厚重的铁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将外面那个充满审视、较量与未知的世界暂时隔绝时。
车内的代表团成员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如释重负的叹息。
空气中那种无形的紧绷感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回到自家地盘后的彻底放松。
“总算回来了!”一位大校舒展了一下胳膊,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这几天,感觉脑细胞都快被榨干了,还得时刻绷着根弦。”
“可不是嘛,吃那些洋餐吃得我胃里直泛酸,还是咱们食堂的饭菜对胃口!”另一位技术大校笑着附和。
领馆内的气氛早已准备就绪。工作人员和家属们站在主楼前,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代表团的归来。
虽然只是离开了一周,但这段高强度的考察交流,让这次回归充满了凯旋般的喜悦。
当晚,总领馆宴会厅张灯结彩,一场更为盛大、气氛也更加轻松的招待会在此举行。
这一次,除了领馆全体人员,还邀请了不少旧金山湾区的知名华人华侨代表、中资企业负责人和友好人士。
宴会厅内乡音环绕,欢声笑语。代表团的军官们脱下了常穿的军装,换上了熨帖的礼服,但肩上的星徽和领口的领花依然彰显着他们的身份。
他们不再是异国他乡被严密“关注”的考察者,而是成为了这场聚会的主角,被热情的同胞们包围着。
“解放军同志,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来,我们心里就踏实!”
“首长,咱们国家的军队现在越来越厉害了吧?我们在新闻里都看到了!”
“小伙子真精神!在国内哪个部队啊?”
华人同胞们纷纷上前,激动地与军官们握手、合影,询问着国内的近况和军队的发展,言语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关切。
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热爱,让每一位代表团成员都深受感动,连日来的疲惫仿佛也被这股暖流冲刷殆尽。
周团长、总领事和秦武官等人端着酒杯,穿梭在人群中,不断接受着大家的祝贺和敬酒。气氛热烈而融洽。
叶修也被几位年轻的领馆工作人员和华人学生围住,好奇地询问着他对美国的印象和此行趣闻。
叶修谨慎而风趣地挑选着能说的内容分享,引得大家阵阵笑声。
然而,就在招待会进行到高潮时,武官处的秦风大校悄然走到叶修身边,低声说:
“叶修中校,麻烦你来一下武官处办公室,有点事情。”
叶修微微一怔,看到秦风脸上虽然带着笑意,但眼神却有一丝不同寻常的郑重。
他立刻向周围的年轻人道了声失陪,跟着秦风离开了喧闹的宴会厅。
武官处的办公室安静而肃穆,与外面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
秦风关上门,从保险柜里取出一封没有署名的牛皮纸信封,信封口用红色的火漆封缄。
火漆上压印着一个清晰的徽记——那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专用印记。
“这是国内通过特殊渠道直接转来的,指定在你结束特拉维斯的考察任务后,立即亲启。”
秦风将信封递给叶修,表情严肃,“需要我回避吗?”
叶修的心脏猛地一跳。军委办公厅的直接信函?这太不寻常了。他深吸一口气,摇摇头:“谢谢秦武官,应该不需要。”
秦风点点头,走到窗边,背对着叶修,以示避嫌。
叶修小心翼翼地刮开火漆,抽出里面的信笺。
信纸是那种部队内部常用的高级保密信纸,抬头是空白的。
但信的内容并非手写,而是打印的。
他快速扫过开头几行,那是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和字母组合。
“暗码……”叶修瞳孔微缩。
这是总参一部或者军委联指常用的低级加密格式,他恰好掌握其解读规则。
他集中精神,大脑飞速运转,借助脑海中的密码本,将那些字符迅速转换。
解读出的信息让他的呼吸几乎停滞:
““机密·核心”
发件方: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总政治部干部局
收件人:东大人民解放军陆军中校 叶修
事由:临时任务调令”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继续往下解读正文:
“叶修同志:
经军委批准,决定临时抽调你驻鹰酱大使馆武官处工作,担任助理国防武官(分管陆军装备与技术交流监察)。
命你接令后,即刻结束原代表团后续行程,于48小时内前往华盛顿驻美大使馆报到。原单位职务由高城同志代理。
此行任务特殊,事关重大,你需以高度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迅速适应新岗位,在外交战线继续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具体任务及注意事项,由驻鹰酱使馆国防武官向你面授。
调令生效时间:2001年7月12日20时00分(北京时间)。”
落款是军委办公厅和总政干部局的电子印章代码以及日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