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与众不同的是,曹操听闻刘耕起兵的消息时,竟在府中欣喜若狂。他拍案叫绝,大笑道:"好!殿下终于迈出这一步了!操期盼多时矣!"
自虎牢关初遇,曹操便认定刘耕非池中之物。当刘耕为抵御异族侵略而放弃唾手可得的洛阳时,曹操更确信唯有此人能一统天下。在他心中,唯有在刘耕麾下,才能实现自己作为征西将军的抱负。
对袁绍坐拥三州、袁术妄自称帝等行径,曹操嗤之以鼻。他当即下令整顿二十万精兵,准备随时响应刘耕的进军号角。
"妙才!元让!速速整军备战!"曹操意气风发,"大皇子即将替天行道,我曹孟德自当追随!"
夏侯兄弟领命而去,兖州大营立即沸腾起来。这支沉寂多时的雄师迅速进入战备状态,只待刘耕大军开拔之日,便与之共襄盛举。
帐中,曹操独自低语:"大皇子殿下,当年虎牢关的英姿犹在眼前......不知如今的您,又是何等威风?"说罢陷入沉思。
此刻的曹操在等待,等待大皇子刘耕出兵的那一刻。而天下亦有人在观望——冀州袁绍与扬州袁术兄弟。
二袁得世家相助,军力骤增。天下世家之力仍不可小觑,各大家族纷纷派私兵投效。袁绍麾下兵力急速扩张,原七十万大军已近百万之众。
此非史书记载那般虚实参半,而是实打实的百万雄师。虽刘耕暗中安插三十万农民充数,但袁氏仍握七十万精锐。
"甚好!百万大军!"袁绍难掩喜色,"加之世家源源不绝的粮草支援,刘耕妄想平定天下?且看吾袁氏四世三公的底蕴!"
帐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陈琳、陈登等谋士济济;方悦、刘三刀等战将林立,更有上将潘凤坐镇。望着这些魁梧将领,袁绍心中大定——以幽州弹丸之地,刘耕焉敢轻举妄动?
"所谓大皇子不过徒有虚名!"麾下有人嗤笑,"问鼎天下?袁公才是天命所归!"众人纷纷附和。
"天下英雄,唯袁公可当大任!"
袁绍正凝神沉思之际,帐中诸将已纷纷高声称颂。刘三刀等悍将更是扬言要斩下大皇子刘耕首级祭旗。这些武将追随袁绍,图的就是那"四世三公"的金字招牌与其背后世家的支持——毕竟这是最有可能问鼎天下的势力。若真能成就霸业,他们便是开国元勋,封侯赐爵指日可待。
在众人如潮的奉承声中,袁绍胸中豪气顿生:"好!好!好!我帐下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更有百万雄师,何惧那黄口小儿刘耕?"文武百官闻言,立即爆发出震天欢呼。
很快,袁绍便在冀幽交界处布下重兵,连绵军营拔地而起。这一次,他誓要与大皇子刘耕正面决战。
**手握百万雄师的袁绍,早已将对大皇子刘耕的忌惮抛诸脑后。在他看来,当今天下英豪,唯袁本初一人而已。至于那个刘耕,不过是个妄自尊大的没落皇族——这天下,早就不姓刘了。
当袁军浩荡开赴边境时,田丰与沮授却交换着忧虑的眼神。由于田丰屡次直谏触怒袁绍,连带其挚友沮授也遭冷落。如今袁绍身边尽是世家举荐的谋士,再不愿听这二人进言。
"元皓,主公此番......"
"罢了,世家之祸,主公昔年最是清楚,可如今......"
望着与世家子弟把臂言欢的袁绍,二人黯然出帐。想到即将爆发的大战,他们心中隐隐不安。虽效力袁氏,但他们始终敬佩那位弱冠之年便北逐胡虏的少年皇子。
(
这般心系苍生的大皇子殿下,怎能不令人心生敬仰?
然而田丰二人始终恪守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
当袁绍大军向冀州边境急速集结之际,中原大地早已烽烟四起。
袁术借着与袁绍的短暂结盟迅速扩张势力,如今坐拥三十五万雄兵的天子袁术,正贪婪地环视四方。
"大将军纪灵!朕命你即刻挥师荆州!"
"蔡氏已向朕递上投诚书,刘表不过守户之犬,岂配占据这等膏腴之地?"
袁术觊觎已久的荆州,此刻终于成为他的首要目标。
接过圣旨的纪灵喜形于色——有荆州豪族蔡氏为内应,此战简直唾手可得。他当即点齐四十万大军,仅留五万戍守寿春,浩浩荡荡向荆州进发。
中原战局已然天翻地覆:
袁绍陈兵百万防备大皇子刘耕;
袁术则仗着扬州天高皇帝远,将野心投向荆州与交州。
虽然对交州存疑——当年刘耕仅凭一州之地就拉出二十万铁骑,如今交州情报全无,定有蹊跷——但袁术终究不敢冒险。
"刘耕惹不起,还收拾不了那个龟缩荆州的汉室米虫刘表?"
铁骑扬尘,四十万大军直扑荆州而去。
荆州境内,蔡氏家族听闻袁术出兵的消息后,很快开始暗中运作家族势力。州牧刘表转眼间便被架空,空有州牧之名却无实权。荆州军中真正能征善战的将领本就不多,其中颇具才干的黄忠此时正为子求医问药,未得重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