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眼识界初显,见性圆明
夜摩天宫星辉遍照时,十八界坛的眼识界石正被琉璃光穿透。石面刻着 “眼识圆通” 宝相,瞳孔处嵌着水晶,在夜色里映出周边草木的微影,石缝间的眼识草舒展着带纹的叶,叶脉如网,将光影筛成细碎的光斑 —— 慧观法师说,此刻的眼识气最明,石纳见性之精,草聚观照初显之气,让禅坐的人能在呼吸间感受 “明见诸法” 的玄机。
“你看眼识草的叶脉走向,” 法师的念珠轻触石面,带起的露在缝里凝成网状纹路,“与眼根对色尘的观照范围完全相合。” 林羽俯身,果然见主脉对应眼根,支脉辐射至色尘界石,在叶尖处与耳识界石的草脉相连。《十八界坛般若经》摊在中央的 “法界枢纽石” 上,宋代的纸页记载着:“十八界非石,乃诸法显相之器;草木非实,实缘起性空之征。”
净观捧着青瓷钵走来,钵中盛着从 “六根泉” 取的水,“师父说此刻的泉水能映眼识相,” 他将水倒在眼识界石的凹槽里,水面立刻浮现色尘幻影,青黄赤白黑五色随目光移动,“就像明镜照物,眼识水映的是见性本空的实相。” 林羽望着水影里流动的色彩,突然懂了 “眼识界为见道阶,统摄诸界显缘起” 的真意 —— 佛陀的观照从不在执着的表象里,而藏在眼识草的网脉、水影的五色、沙弥捧水的指缝间,藏在每个对诸法空相心怀观照的时刻。
丑时?耳识界流转,闻性互通
忉利天宫云气渐散时,耳识界石的声波开始共振。林羽静心聆听,石缝间传来细微的鸣响,如迦陵频伽鸟音,耳识草的叶片随着声波轻轻颤动,绒毛如耳郭般捕捉着虚空的声尘,根系向眼识界石延伸,与眼识草的须根缠绕成结 ——“这是‘闻性贯诸界’,” 慧观法师将六识界对应的草木分置各石,眼识放眼识草,耳识放耳识草,鼻识放鼻识草,“就像见有闻随,根有尘应,连起来才是诸识的缘起流转。”
净观用音叉测试,耳识界石的共振频率与《楞严经》中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的梵音频率完全对应,“《般若经》里说‘石随识转,气与缘起’,” 他数着音叉的振动次数,“就像钟随击鸣,坛石也随识界微调。” 林羽望着各石上的草木,忽然明白 “六识相依,气如缘起” 的深意 —— 佛陀从不需要孤立的识界,就像这六识界坛,石石相感是缘起的基准,草木相动是性空的显相,就像能闻的耳识、所闻的声尘,相待中藏着相互依存的空性。
寅时?鼻识界初现,嗅性破迷
须焰摩天晨光微现时,鼻识界石的轮廓在薄雾中渐显。石上的 “鼻识圆通” 宝相,鼻孔处嵌着沉香木,在微光中散发着清冽的香气,石缝间的鼻识草结着细小的香花,露水在花瓣凝成圆珠,坠落时在地面砸出 “嗅” 字梵文 ——“这是‘嗅性破迷’,” 慧观法师的锡杖轻扫草叶,带起的香气在石面画出淡金色光纹,“就像香光庄严,鼻识气照的是嗅性本空的象。”
老衲拿着扫帚走来,顺着识纹清扫,帚尖每划过一界,雾便淡一分,露出的地面恰好与识图的刻度重合,“这活儿得顺缘起走,” 他头也不抬,“鼻识界要轻扫,就像呵护香花,不能散了香气。” 林羽帮着递工具,指尖触到扫帚柄上的香纹,那排列竟与《鼻识圆通章》的文字顺序隐隐相合,突然想起慧观法师说的 “器物亦含缘起”—— 原来每件寻常之物都藏着诸法,扫帚的柄为根,刷毛为尘,竹节的间距对应着六尘的次第,沾着的露属眼识,带起的香属鼻识,二识具足方能应缘。
卯时?舌识界当空,尝性圆明
兜率陀天宫日轮初现时,舌识界石的 “舌识圆通” 宝相已被晨光染成微红。石缝间的舌识草舒展着带味的叶,叶片上的绒毛沾着露水,与坛心法界枢纽石上的指针形成精准夹角 ——“这是‘尝性圆明’,” 慧观法师指着草叶的朝向,“与舌根对味尘的分别范围完全一致。” 居士们捧着供品走来,味婶将新制的甘露丸放在舌识界石旁,“去年在此处供丸,斋食比别处甘美,” 她擦拭着石上的尘埃,“老话说‘识界喜观照’,你按界序供奉,它就按缘起加持。”
孩子们围着六识界石打转,眼识边的孩子观花色,耳识边的孩子听风声,鼻识边的孩子闻花香,自发地按识性归位 ——“这是‘人随识性气’,” 慧观法师笑着说,“观者归眼识,闻者归耳识,不用人教。” 林羽帮着净观给新栽的草木培土,舌识的舌识草长势正好,身识界的身识草泛着绿,意识界的意识草挺着细茎,在枢纽石东侧连成完整的六识界植被带。
辰时?身识界高悬,触性遍周
化乐天宫日轮渐高时,身识界石的 “身识圆通” 宝相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石缝间的身识草丛中,几只蝴蝶停在叶尖,翅膀轻触草叶的颤动频率与身根对触尘的感知频率相合 ——“这是‘触性遍周’,” 慧观法师指着蝴蝶的起落,“此刻身识界恰在辰时中线。” 身叔端来刚煮的药草汤,放在身识界石的供台上,“辰时饮药汤,得触性之气,” 他合十行礼,“佛陀传下的规矩,错不得界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