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忘沉默了几秒,似乎在组织语言。烛光在她脸上跳跃,映照出深刻的疲惫和一丝……后怕?
“像……身体里点着了一把火。”她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睡着的孩子和李阿姨,“伤口是燃料。越疼,火烧得越旺,烧出来的就是力气、速度,还有……一种不管不顾的劲儿。”她顿了顿,眼神有些复杂,“很危险。那股劲儿上来的时候,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撕碎眼前的威胁。控制不住…也不想控制。等劲儿过了……”她没再说下去,只是下意识地用手按住了包扎好的左肩,那里依旧传来钻心的痛楚,“……就像被掏空了。”
夏昭听得心头微凛。他能想象那种感觉,以痛苦为力量的源泉,如同饮鸩止渴。他想起冷库里周不忘爆发时那赤红的双眼和狂暴的气势,确实像换了个人。“那……透支了怎么办?”
“不知道。”周不忘回答得很干脆,眼神重新变得冷硬,“没试过。也不想试。用一次,够本就行。”这是典型的周不忘式的生存哲学——活在当下,不计后果。
她还要去找小酒。
客厅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李素芬清点物资的细微声响和石磊平稳的呼吸声。
窗外的夜色浓重如墨,偶尔传来极远处蚀骨者模糊悠长的嚎叫,提醒着他们这个世界的残酷。
“那个‘铁穹’……”夏昭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一丝希冀,“你觉得,靠谱吗?”
周不忘的目光投向窗外无尽的黑暗,仿佛要穿透夜幕看到西郊的方向。“有墙,有武装,有医生……听着比咱们在这破楼里等死强。”她顿了顿,语气带着惯有的冷嘲,“不过,公告写得再好听,也得亲眼看看才知道是堡垒还是牢笼。别抱太大希望。何况说不定小酒就在那等我呢。”
“总得试试。”夏昭握紧了拳头,冻伤的手指有些僵硬,“小石头需要稳定的环境成长,李阿姨年纪大了……还有你,”他看向周不忘的伤,“这伤虽然恢复快,但总得彻底养好才行。光靠咱们手里这点东西,撑不了多久。”他想起物资箱里那寥寥的药物,心头沉重。
周不忘没再说话,只是疲惫地闭上了眼睛。夏昭知道她听进去了。
接下来的两天,公寓成了暴风雨中一个微小的避风港。时间在这里仿佛被拉长了,充满了消毒水的气味、食物的香气、孩子压抑的咳嗽声和小心翼翼的交谈。
周不忘的恢复速度堪称惊人。异能者的体质在【伤痛熔炉】的潜在催化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天,她还虚弱得只能躺在沙发上,大部分时间昏睡,伤口灼痛让她眉头紧锁。第二天,她就能在夏昭的搀扶下慢慢坐起,甚至尝试小范围活动左臂,引来夏昭的一阵龇牙咧嘴。伤口的剧痛依然存在,但边缘已经开始结痂,红肿也消退了不少。
她拒绝了林梅过多的照顾,坚持自己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不想麻烦别人。
夏昭的冻伤也好得飞快。下巴的青紫几乎完全褪去,手臂的水泡干瘪结痂,新生的皮肤粉嫩脆弱,但痛痒感已经大大减轻。【万物之声】让他成了公寓的“雷达”,时刻监听楼内外的动静。
大部分蚀骨者白天在低楼层或阴影里蛰伏,夜晚活动稍增,但都远离28楼。偶尔有游荡到楼下的,也被他提前预警,大家屏息凝神,等它自行离开。这种预警能力,让疲惫的守夜工作轻松了许多。
石磊是恢复得最快的一个。他壮硕的身体本身就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岩石肌肤的消耗在充足的食物和休息下迅速补充回来。他胸口的青紫淤痕淡了很多,白霜留下的冻伤痕迹也基本消失。
他承担起了大部分的警戒工作,白天大部分时间守在门后,岩石化的手臂环抱胸前,如同沉默的雕像。晚上则和夏昭轮流守夜。他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地加固着公寓里一些薄弱的门窗,用能找到的家具顶着,或者陪在精神渐好的小石头身边,用粗糙的大手笨拙地教儿子折纸飞机。
小石头在拿到药的第二天就完全退烧了,咳嗽也减轻了很多。孩子的恢复力总是惊人。
退烧后的小石头恢复了活力,成了公寓里唯一的光亮。他不敢大声喧哗,总是凑到夏昭身边,好奇地听他讲一些夸张的冒险故事,或者缠着石磊玩一些安静的游戏。他对周不忘的伤很好奇又很小心,会把自己省下来的半块小饼干偷偷放到周姐姐手边。
林梅是那个最忙碌也最疲惫的人。她照顾着儿子的饮食起居,按时给他喂药。她负责分配和管理珍贵的物资:每餐定量,水更是严格控制。她用有限的食材主要是米、少量罐头肉和脱水蔬菜变着花样做出勉强可口的食物。
她还协助李阿姨照顾两位伤员,帮周不忘换药,提醒夏昭按时涂冻伤膏。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意,努力维持着这个小小避难所里“家”的氛围,但眼底深处藏着的忧虑和长期紧绷带来的憔悴,瞒不过夏昭敏锐的观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