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秋雨打摊,阿婆的油墩子凉了脆
山坞的秋雨总带着股湿冷,淅淅沥沥打在老街的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把巷口陈阿婆的油墩子摊浇得湿漉漉的。林晚星撑着油纸伞去买新鲜蔬菜,远远就看见陈阿婆正佝偻着腰,用干布擦着那把发黑的铁勺——铁勺是做油墩子的专用工具,勺壁本该油亮光滑,此刻却积着层厚厚的油垢,连勺沿的花纹都快看不清了。旁边的木板上,几个凉透的油墩子瘫在油纸里,外皮软塌塌的,咬开后里面的萝卜丝还带着点生味,完全没了往日的酥脆香。
陈阿婆今年六十四岁,老伴走得早,独自带着患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孙子小宇过活。她头发花白得厉害,用一根黑色的发网松松兜着,几缕碎发被雨水打湿,贴在布满皱纹的脸颊上。脸上的皮肤像风干的橘子皮,眼角的褶子深得能夹住雨珠,右手食指上缠着圈发黑的纱布,是前几天炸油墩子时被热油溅到的,还没愈合。身上那件藏青色的斜襟布衫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外面套着件半旧的塑料雨衣,下摆被风吹得猎猎响,露出一双裹着旧布鞋的脚,鞋尖已经磨破,沾了不少泥水。
“晚星姑娘,下雨还出来啊?”陈阿婆看见她,声音透着股沙哑,像是被雨水呛着了,“你看这油墩子,刚炸出来没一会儿就软了,客人说咬着像泡了水的面团,都不愿买了。”她拿起一个油墩子,轻轻一捏,外皮就塌了下去,“以前我这油墩子,外皮脆得掉渣,里面的萝卜丝鲜得冒水,哪成现在这样……”
晚星接过油墩子,咬了一小口,外皮绵软无劲,里面的萝卜丝带着股淡淡的苦涩味,连葱花的香气都没了:“阿婆,您这萝卜是放久了吧?还有面粉,像是受潮结了块,炸出来才不脆。”
陈阿婆叹了口气,慢慢直起身,捶了捶僵硬的腰,指了指摊后的竹筐:“你看那筐萝卜,是前几天从镇上赵三那进的,说是新鲜的本地白萝卜,结果买回来切开一看,芯子都发糠了,还有点苦味。面粉更别提了,赵三送过来的时候,袋子底下都潮得结块了,筛都筛不开,和出来的面糊黏糊糊的,炸的时候全粘在铁勺上。”她往灶膛里添了块干柴,火苗微弱地跳了跳,却没暖透她冻得发红的手,“我这油墩子摊开了十五年,全靠这手艺给小宇买药、交学费。前几天赵三来摊前,说要我把油墩子的原料都从他那进,还得给他抽两成利,不然就断我的货。我没答应,结果第二天送来的萝卜和面粉就成了这样。”
正说着,谢景渊提着个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从自家菜园拔的白萝卜和一袋新磨的面粉:“阿婆,先别愁,我带了点新鲜萝卜和干面粉,咱们今天重新炸一锅萝卜丝油墩子,保证还是你当年的酥脆味。”
陈阿婆看着那筐水灵灵的白萝卜,眼圈红了:“景渊啊,谢谢你……可我这眼神不好,和面的时候总掌握不好水的量,小宇又离不开人,前几天炸油墩子的时候,光顾着看他,油都烧糊了,烫了手。这油墩子,离了新鲜料和细心思,就没那股脆劲了。”她摩挲着那把铁勺的柄,声音低了下去,“这铁勺是我老伴传下来的,炸了十五年油墩子,现在怕是要积垢了……”
晚星蹲下身,摸了摸那把铁勺,冰凉的勺壁还带着点油星:“阿婆,铁勺不会积垢的。您负责调面糊、切萝卜,我和景渊来炸油墩子、看小宇,咱们用新鲜萝卜、好面粉,把你那手油墩子的手艺捡回来,让街坊邻居再吃上热乎酥脆的油墩子。”
二、萝卜丝油墩子·外酥里嫩款
- 适配场景:早餐配稀粥、午后当零嘴、雨夜暖身小吃,现炸现吃最佳,常温放置不超过1小时(凉后外皮会变软,口感变差),冷藏可存1天(食用前用空气炸锅180℃加热5分钟,或用平底锅小火复炸1分钟,恢复酥脆口感),热吃时外皮酥脆掉渣,内里鲜嫩多汁,适合老人小孩食用。
- 基础原料:
- 主料:新鲜白萝卜500g(选本地白皮白萝卜,表皮光滑、无空心,掂着分量沉,水分足,避免用糠心萝卜,口感发柴)、中筋面粉200g(选无添加高筋度面粉,蛋白质含量11%-12%,炸出来的外皮更酥脆,避免用低筋面粉,易变软)、清水250ml(和面用,根据面粉吸水性调整,水温25℃左右,温水和面更易起筋)
- 辅料:小葱30g(增香用,选新鲜小葱,只取葱绿部分,切成葱花,避免用老葱,有苦涩味)、生姜10g(去腥提鲜,切成姜末,用量不宜过多,避免掩盖萝卜清香)、盐5g(调味用,根据口味增减,萝卜本身有清甜,盐量适中即可)、白胡椒粉1g(去腥提鲜,选现磨白胡椒,风味更浓郁)、十三香1g(增香用,少量即可,避免抢味)、食用油500ml(炸制用,选大豆油或菜籽油,烟点高、油烟少,反复使用不超过2次)、熟白芝麻10g(装饰增香,选无沙白芝麻,提前炒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