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张薇公寓的窗棂蜿蜒而下,在玻璃上划出扭曲的痕迹。林涛站在客厅中央,目光扫过每一个被标记为证物的角落。三天前的血迹已经变成深褐色,在地板上勾勒出人体轮廓,像一幅被撕碎的剪影画。
"太标准了。"林涛蹲下来,指尖悬停在茶几边缘的刮痕上方,"这道划痕的角度和深度,和《犯罪现场重建手册》里的示范案例几乎一致。"
秦越从厨房走出来,手里拿着物证袋:"更奇怪的是这个。"袋子里装着半枚沾血的袖扣,蓝宝石在警用强光下泛着冷光,"凶手擦掉了所有指纹,却偏偏留下这么显眼的物证。"
林涛接过物证袋,金属边缘在他掌心投下细小的阴影。袖扣背面刻着微缩的"LM"字母,正是陆铭英文名的缩写。但当他将袖扣举到窗前时,阳光穿透宝石的瞬间,他注意到一个异常——宝石内部有一道几乎不可见的裂纹,形状像数字"7"。
"检验科报告说血迹喷溅形态符合教科书范例。"秦越翻开平板电脑,"凶手身高推测在178到182厘米之间,正好是陆铭的净身高。还有鞋印、纤维、甚至作案时间......"他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所有证据都指向陆铭,就像......"
"就像有人照着陆铭的档案设计了一场完美犯罪。"林涛接上他的话,目光落在玄关处的鞋柜上。柜门半开着,里面整齐排列着七双女鞋,最下层却突兀地空出一个位置。
法医报告显示张薇身高168厘米,但现场提取到的搏斗痕迹中,有几处抓痕的高度显示施暴者身高应该在175厘米左右。林涛走到卧室门前,门框上有一道新鲜的擦痕,高度正好是178厘米——与陆铭的肩高完全吻合。
"凶手知道我们会测量这些。"林涛用激光测距仪对准擦痕,"他故意留下这些痕迹,就像......"
"就像在填空。"秦越突然打断他,"你看这个。"他指向床头柜上的咖啡杯,杯底残留的液体已经干涸,形成一圈褐色的环,"张薇习惯在睡前喝洋甘菊茶,但杯子里检测出浓缩咖啡成分。法医说她的胃里确实有咖啡因残留。"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直跳。陆铭在审讯时明确说过,他因为神经衰弱已经戒咖啡三年了。
审讯室的单向玻璃后,陆铭的双手在桌面上神经质地抽搐。他原本一丝不苟的鬓角已经冒出灰白的发茬,眼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
"那个袖扣两年前就丢了。"陆铭的声音嘶哑得像砂纸摩擦,"在学术年会的晚宴上,我喝多了......"他突然抓住林涛的手腕,"你们有没有查过杨振?他是我父亲的助手,十年前那场火灾......"
林涛注意到陆铭的指甲缝里有淡蓝色的颜料痕迹,与张薇画室里使用的钴蓝几乎一模一样。但尸检报告显示,张薇死亡时画布上使用的是赭石色。
"什么火灾?"林涛翻开笔记本,笔尖悬停在空白页面上。
陆铭的瞳孔突然扩大,他猛地向后仰去,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镜子......"他盯着林涛身后的单向玻璃喃喃自语,"他在镜子里看着我......"
监控录像显示,陆铭在拘留所的每个深夜都会突然惊醒,对着墙壁自言自语。值班警员报告说听到他在说"别过来"和"我不是故意的"之类的呓语。但最令林涛在意的是,陆铭每次梦游时都会用指甲在墙上刻划,第二天那些痕迹总是被刻意擦去。
"时光褶皱"书店的铜铃在风中发出细碎的声响。林涛推开沉重的橡木门,扑面而来的是陈旧纸张与皮革装订混合的气味。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鼻梁上架着铜框眼镜,正在用羽毛掸子清扫书架上的灰尘。
"戴帽子的男人?"老人停下动作,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上个月确实有个奇怪的客人,总是站在犯罪心理学专区。"他指向靠窗的第三个书架,"有一次他撞到了另一位顾客,就是电视上那个心理学教授。"
林涛的指尖在书架上划过,停在一本《犯罪现场重构技术》上。书脊有明显的反复翻阅痕迹,翻开第137页,有人用红笔在"血迹形态分析"一章画了着重线,页脚还折了一个锐角。
"他撞到陆教授时发生了什么?"林涛用证物袋装起那本书。
"哦,当时很戏剧性。"店主推了推眼镜,"陆教授的袖扣掉了,那人帮他捡起来......等等,好像就是左边那只。"
书店的监控录像显示,戴鸭舌帽的男人在撞到陆铭时,右手有一个明显的翻转动作。林涛将画面放大十倍,隐约可见一道金属反光从陆铭袖口滑落,又被鸭舌帽男子用指尖勾住。
"这不是意外。"秦越将画面定格在那个瞬间,"专业扒手的手法。"
林涛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周小雅的短信只有一行字:"张薇收到过疗养院照片,背面写着'7号实验体'。危险,见面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