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新闻发布厅的灯光亮得刺眼。林涛站在后台阴影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警徽边缘,金属的冰凉触感让他想起陆铭手腕上那个"7"字形伤口的结痂触感。三天前那个雨夜的记忆碎片又浮现在脑海——陆铭在癫痫发作前嘶吼的"镜子在吃人",还有病房窗玻璃上那个冲他们微笑的倒影。
"林队,五分钟后开始。"宣传科的小张递来一叠资料,最上面是陆铭的正面照,闪光灯下那张苍白的脸像被漂白过一般失真。林涛注意到照片里陆铭的衬衫左袖口——那里本该有枚铂金袖扣,现在只剩一个孤零零的扣针在闪光灯下反射着冷光。
"陈队呢?"
"刚接完局长电话,脸色不太好。"小张压低声音,"上面要求今天必须给媒体一个交代。"
林涛翻开资料第二页,法医报告上"DNA匹配度99.98%"的红章刺得他眼球发痛。太完美了,完美得像是被人精心设计过的剧本。他想起秦越昨晚在实验室的发现——陆铭血液里的纳米金属颗粒与二十年前"镜面计划"的实验记录完全吻合。
"各位媒体朋友,请就座。"
陈志刚队长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厅内炸开。林涛深吸一口气走上发布台,三十多台摄像机的红点同时亮起,像一群瞄准猎物的红外线瞄准器。他下意识摸了摸后腰的配枪,金属的踏实感稍稍缓解了胃部的绞痛。
"经我局缜密侦查,现已锁定'7·15'连环杀人案重大嫌疑人陆铭。"陈志刚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仿佛在宣读天气预报,"证据链完整,DNA比对吻合,作案动机明确。"
大屏幕亮起,陆铭的照片被放大到整面墙的尺寸。台下立刻响起一片快门声,闪光灯连成一片刺眼的白浪。林涛眯起眼睛,突然注意到照片角落里有个细节——陆铭左手无名指上的婚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细长的伤痕,形状像极了阿拉伯数字"7"。
"请问林警官,"一个戴金丝眼镜的女记者突然举手,"作为案件负责人,您如何解释嫌疑人既是着名心理学家又是变态杀手的矛盾身份?"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想起沈静在精神病院说的话——"镜子里的租客"。话筒在他手中变得滑腻,汗水浸湿了内衬的警徽带子。
"犯罪心理画像显示,高智商罪犯往往具有..."他机械地背诵着教科书上的理论,余光却瞥见陈志刚警告的眼神。
"太官方了!"后排站起一个穿米色风衣的中年女性,林涛认出她是《晨报》资深记者王梅,"证据链完美得像是专门为陆教授量身定做的。请问警方是否考虑过栽赃可能?"
发布会现场突然安静下来。空调出风口的嗡嗡声变得异常清晰,林涛感到一滴冷汗顺着脊椎滑下。王梅的问题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了他这些天来最隐秘的疑虑。
"注意你的言辞!"陈志刚猛地拍桌,"我们有完整的物证链和..."
"那这个怎么解释?"王梅举起平板电脑,屏幕上并排显示着两张照片——一张是案发现场发现的铂金袖扣,另一张是陆铭上周演讲时的特写,"陆铭的袖扣是沈静去年送的生日礼物,内侧刻有'S.L 2022'字样。但现场发现的袖扣内侧光滑如新。"
林涛的瞳孔骤然收缩。这个细节连他都不知道,技术科的报告里根本没提袖扣内侧的刻字。会场顿时炸开了锅,记者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般骚动起来。
"安静!"陈志刚的怒吼通过麦克风形成刺耳的回啸,"这是警方内部掌握的..."
"也就是说警方刻意隐瞒了关键证据的疑点?"王梅乘胜追击,她的声音在空调突然停转的闷热中显得格外清晰,"我这里有沈静女士提供的购买凭证和刻字记录。"
林涛的呼吸变得急促。密闭空间里的温度迅速攀升,汗水浸透了他的制服后背。耳鸣又开始了,那种熟悉的、如同潜水般的嗡鸣声中,他再次听见陆铭被捕时的喊声:"我是被设计的!镜子里的才是凶手!"
"林涛!"陈志刚的呵斥将他拉回现实,"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话筒在他手中重若千钧。闪光灯的白光里,他看见王梅意味深长的眼神,还有她风衣口袋里露出的一角纸条——上面隐约可见一个血红色的"7"。
"技术科正在复核所有物证。"林涛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包括袖扣的材质分析和佩戴痕迹鉴定。"
这个含糊其辞的回答显然激怒了陈志刚。队长一把抢过话筒:"发布会到此结束!"他的警衔肩章在汗湿的制服上闪着刺目的银光,"警方办案不需要向媒体交代每一个细节!"
记者们抗议的声浪几乎掀翻屋顶。林涛趁机离席,缺氧般的眩晕感让他不得不扶住墙壁。走廊尽头的应急灯闪着诡异的绿色,让他想起圣心疗养院老照片里那些爬满藤蔓的窗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