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临港市云顶苑小区的监控摄像头在雨幕中艰难运作。林涛站在保安室里,湿透的衬衫紧贴后背,雨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屏幕上,一个模糊的身影正以诡异的姿态穿过小区花园——那人的身形与陆铭几乎一致,却在拐角处习惯性地用左手推了推眼镜,这个细微动作像一根刺扎进林涛的神经。
"再看一遍。"林涛的声音沙哑,三天没合眼的疲惫让他的眼球布满血丝。
保安老张叹了口气,粗糙的手指在键盘上敲打:"林警官,这都第七遍了。您看这时间戳,晚上11点23分,和法医推测的死亡时间完全吻合。"
画面中的人影穿着与陆铭同款的深灰色风衣,连走路的姿态都刻意模仿——右肩微微前倾,左脚落地时略显拖沓。但当他经过路灯时,一个本能的动作暴露了真相:他用左手接住了被风吹落的帽子。
"陆铭是右撇子。"林涛盯着定格画面,"他签文件、端咖啡、甚至擦眼镜都用右手。"
老张挠了挠花白的鬓角:"可这能说明什么?紧张的时候谁都会手忙脚乱..."
林涛没有回答。他的耳鸣又开始了,那种尖锐的蜂鸣声总在三年前的枪响后出现。画面中的人影突然抬头,路灯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一瞬间林涛仿佛看到了两张重叠的面孔——一张是陆铭温文尔雅的学者脸,另一张则模糊不清,像隔着一层毛玻璃。
"拷贝一份给我。"林涛转身时撞翻了桌上的咖啡,褐色的液体在监控记录本上洇开,像一滩陈旧的血迹。
刑侦队的会议室里,证据板上的照片排列得如同精心设计的拼图。张薇尸体旁的特写:她紧握的掌心里,一枚银质袖扣在闪光灯下泛着冷光。技术科的小王推了推眼镜:"意大利纯手工制作,内侧刻着陆铭名字缩写。同款另一只在陆铭家衣柜里找到,包装盒上的购买记录显示是去年生日沈静送的。"
陈志刚队长用记号笔在时间线上画了个红圈:"监控显示陆铭晚上10点50分独自回家,11点40分沈静才回来。法医确认死亡时间在11点到11点半之间。"他转向林涛,"你还有什么疑问?"
林涛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扣照片边缘。照片角落有一处反光点被技术处理放大——袖扣缝隙里嵌着几粒微小的灰尘。"化验过这个吗?"
"普通灰尘而已。"小王耸耸肩,"可能是死者挣扎时沾上的。"
"陆铭昨天穿的西装送去干洗了吗?"
"没有,就挂在..."小王突然顿住,"等等,袖扣应该在干洗前取下才对。"
陈志刚不耐烦地敲了敲桌子:"林涛,别钻牛角尖。陆铭的皮鞋与现场鞋印完全吻合,他衬衫袖口检测出张薇的DNA,更重要的是——"他翻开审讯记录,"他自己都承认当晚没人能证明他的行踪。"
林涛的耳鸣突然加剧,伴随着老陈临终前那句没说完的"小心内——"。三年前那起案子的证据也完美得像量体裁衣,直到子弹穿透老陈的肺部。"太完美了,"他听见自己说,"就像有人特意为我们准备好了拼图。"
会议室骤然安静。陈志刚的脸色阴沉下来:"你是在暗示有人栽赃?"
"我只是说应该查查袖扣怎么到死者手里的。"林涛指向监控截图,"还有这个左撇子动作。"
"陆铭被捕时精神状态明显异常。"法医秦越突然开口,她将一份报告滑到桌子中央,"他不断重复'镜子里的不是我',瞳孔扩张程度显示极度惊恐。我建议做精神鉴定。"
陈志刚冷笑一声:"又一个想靠精神病脱罪的?"
"或者真有人格分裂。"秦越平静地补充,"张薇电脑里恢复的数据显示,她死前一周密集搜索过'圣心疗养院'和'人格镜像实验'。"
林涛猛地抬头,这个词像钥匙般打开了某个记忆匣子。三年前结案后,他在老陈抽屉里发现过一张圣心疗养院的旧照片,背面用红笔写着"7号病房"。
暴雨拍打着市局审讯室的单向玻璃。陆铭坐在铁椅上,西装革履却浑身发抖,他的右手不断在桌面上画着圆圈,仿佛在擦拭一面看不见的镜子。"她不该查那些档案..."他神经质地喃喃自语,"镜子会生气的..."
林涛推门而入,带进一股潮湿的冷气。他故意将一叠照片摔在桌上,陆铭的肩膀随之剧烈一颤。"解释一下,为什么你的袖扣会出现在死者手里?"
"我不知道..."陆铭的指甲陷入掌心,"可能...可能是上周丢的?"
"上周三你参加学术研讨会,监控显示袖扣还在。"林涛翻开记录本,"但周四你去过青藤书店。"
陆铭的瞳孔骤然收缩:"我没...不,等等..."他的手指突然抓住头发,"那天镜子特别模糊..."
林涛身体前倾:"书店老板说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经常翻看心理学书籍,就坐在你常坐的位置。"他故意停顿,"那人用左手记笔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