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洞”
。
段子羽与逍遥子对视一眼,问道:
“就是这里吗?”
逍遥子环顾四周,点头确认。
“应是此处无疑。”
“传闻九天玄女为峨眉圣女,与昆仑圣地渊源颇深。
观此洞名,昆仑圣地莫非真有其地?”
段子羽心存疑虑。
昆仑圣地,神秘莫测,无人亲眼目睹。
但洞名却引人遐想,传说或许非虚。
“既已至此,何惧之有?世间有何能让我们畏惧?”
逍遥子道。
段子羽笑道:“诚然,但你修为仅至天人,尚未踏入陆地神仙之境,九天玄女之境界难测,若不敌,岂不尴尬?”
“无妨!”
逍遥子道,“一试便知。”
“只是,以我二人行踪,九天玄女理应早已察觉,为何至今无动静?”
逍遥子心存疑惑。
无崖子忽道:“师父,独孤前辈,九天玄女或许根本不在峨眉!”
逍遥子与段子羽闻言皆沉默。
无崖子暗想:莫非所言成真?
……
大明边境,常遇春与戚继光接令后,率军疾行,终在大秦军队入境前赶到。
徐达见二人到来,大为欣喜。
常遇春与戚继光皆为当世名将,二人相助,实力大增。
早已驻守边境的诸葛神侯道:“有二位将军相助,守边之事轻松许多。”
常遇春谦逊摇头:“诸葛神侯过奖,我等只为保家卫国。”
戚继光却道:“我来前,陛下命我先与大秦谈判,或许双方有所误会。”
徐达闻言惊讶:“我亦觉有误会,但派去之人皆被大秦驱逐,所言更是匪夷所思。”
戚继光道:“如此,陛下所言,或许便是关键!”
随即,戚继光将朱厚照之言全盘托出。
四人皆为战事决策者。
……
决策者间不容有失,否则后果严重。
听戚继光之言,徐达沉思:“大秦无由攻明,此前仅是边境 * 扰,今州府军炮轰山后,大秦大军压境,必有联系!”
众人皆认同徐达分析,或许这便是 ** 。
于是,戚继光即刻行动,不愿拖延。
他以内力加速,朝边境奔去,欲在大秦军队入境前拦截。
戚继光,武道巅峰,内力深厚。
终,戚继光立于大秦军队前,章邯等人之前。
“止步!”
身着大明战袍的将军映入眼帘,章邯即刻下令军队止步,沉声道:“戚继光?”
戚继光笑答:“章邯将军多年未见,记性依旧。”
章邯直言:“废话少说,虽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你的名声,让我手痒难耐。”
戚继光正色道:“将军误会了,我有要事相告。”
“说吧!”
章邯冷哼一声。
随即,戚继光将之前在大明军中的言论,再次向四位将军复述。
然而,蒙恬当即反驳:“荒谬!”
一人孤守华山之巅,独力对抗大明二十万雄师,而华山竟在猛攻之下安然无恙,此等壮举,非武道极致所能及!
李信嘲讽道:“戚将军岂不知大明火炮之威?”
戚继光欲辩解,却被章邯打断:“住口!戚继光,速速撤退,否则休怪我无情!”
戚继光感受到章邯的威压,只能无奈离去。
待戚继光身影消失,章邯问道:“诸位有何见解?”
蒙恬摇头,李信主张按计划行动,王离补充:“百万大军难以越境,但他们绝不会料到,我等四人会率精锐深入大明。”
大秦之计,乃四大将军领精英,突破重围,直击华山。
“按计划行事!”
章邯决断。
大明于华山究竟有何图谋,他誓要探明。
同时,大秦兵分两路,一路正面牵制大明,另一路由四大将军率五千精锐突袭。
戚继光返营,徐达等三人急切相迎。
戚继光摇头:“大秦不顾我劝阻,正向大明逼近。”
徐达虽失望,但仍需稳住军心:“大秦军不听劝告,大明威严不容侵犯!”
随即下令备战。
牺牲难免,徐达深知战争无全胜。
戚继光、常遇春、诸葛神侯神色凝重。
徐达对诸葛神侯道:“此地暂无需神侯,望神侯回朝请陛下遣天人境强者助战。”
诸葛神侯点头,转身离去。
三位将军对视,眼中皆是忧虑。
此战,凶多吉少。
边境之上,大秦铁骑汹涌,士气高涨,距大明已近在咫尺。
徐达凝视前方:“大秦军阵密集,若以火炮齐射,必能重创。”
大明火炮,威力惊人。
“只可惜,尽调华山,陛下此举,令人不解。
武林与各朝相安,陛下却欲征服。”
常遇春道。
戚继光言:“此乃国策,吾辈尽职即可。”
大明皇帝征伐武林,虽有异议,但臣子唯有遵从。
然武林高手如云。
“准备迎敌!”
徐达沉声下令。
“遵命!”
众将士齐声回应,迅速布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