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不群懊悔当众提及,恐此事传遍武林。
又暗自庆幸未习《辟邪剑法》,有《紫霞神功》足矣。
若武道极境仅展露一二威能,日后岂非要超凡入圣?
念及此,岳不群心跳不已。
张三丰察其紧张,道:“岳掌门无须如此,《紫霞神功》虽妙,然岳掌门多年苦修,也不过宗师之境。”
“神功,亦需缘人。”
张三丰叹息。
岳不群一愣。
是啊,《紫霞神功》虽强,自己多年修炼,却无大进。
尽管如此,岳不群心中仍存一丝希望。
此刻,他再无意学那《辟邪剑法》。
想到《辟邪剑法》开篇之言,更是心生寒意。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仅是念及,便令人胆寒。
高山之巅,两道身影缓缓前行。
乃独孤求败段子羽与无崖子也。
步伐稳健,前后相随。
至山脚,见一人早已等候。
其人白发童颜,乃逍遥派之主逍遥子。
“师父!”
无崖子上前行礼。
逍遥子摆手示意其起,转对段子羽道:“华山之景,不欲一观乎?”
段子羽摇头,面具之下神色难测,道:“天门小道,于我无意。
你,准备好了吗?”
逍遥子轻笑:“万事俱备,此番峨眉之行,你我联手,无人能阻。”
“宝物必得。”
“甚好。”
段子羽点头,不再多言。
“你今岁几何?”
逍遥子忽问。
“一百七八十载?忘却了。”
段子羽答。
“我倒记得清楚,吾今一百七十一矣。”
逍遥子遥望峨眉山,满怀期待。
……
大唐皇宫,早朝之际。
李世民端坐龙椅。
太监高呼“上朝”
,早朝开始。
“陛下!”
此时,一华服大汉挺身而出,身形魁梧,满面红光,衣与体不甚协调,行礼亦显粗鲁。
然无人敢非议,此人乃大唐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杰之一,程咬金也。
程咬金行礼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讶异:“知节有何要事?”
“日前闻大明神行军围困华山,后被武当张三丰击退,此人据传已入天人之境。”
李世民点头,张三丰之名,早已如雷贯耳,有此战力,不足为奇。
程咬金继续说道:“神行军虽撤退,大明却又派来了十万州府军围困华山,现今华山四周已有二十万州府军,且已连续三日用炮火轰击山峦!”
“什么?”
这话一出,大殿上的官员们无不震惊。
李世民更是惊愕,二十万大军围山,炮火不绝!
此事太过离奇,大明何时拥有了二十万装备火炮的军队?
他竟对此一无所知。
大明的隐藏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显然,多位官员已有了同样的担忧。
倘若大明此刻的目标是大唐而非华山,
大唐定会措手不及,不是吗?
大明的火炮,乃其国之精锐,如今竟已壮大至二十万之众?
更不必说大明是否还留有后手。
火炮之威猛,身为国君的李世民与勇猛将领们皆心知肚明。
静止之时,一门火炮之力,近乎一位武道巅峰强者的攻击。
二十万大军!
即便两人共操一门火炮,
那也有十万火炮之强悍威能!
李世民沉默不语。
一股突如其来的危机感笼罩着他。
自建国以来,大唐已安逸过久。
自己是否已忘却了居安思危?
李世民心中暗想,随即说道:“大明底蕴竟如此之深,我大唐亦不能坐以待毙,众将士应当行动起来,不可再沉湎于这太平盛世。”
“陛下英明!”
程咬金拱手回应。
一场军备竞赛,在中华大地上悄然开始。
与此同时,大宋皇宫内。
宋徽宗赵佶面前,一封密信静静躺着。
此乃大宋探子所传。
信中不仅提及大秦与大明的边境战事,更有大明二十万州府军炮轰华山三日的细节。
“大明这是疯了吗?”
赵佶阅毕,心中愕然。
大明底蕴之深,竟一直不为人知,若非此次华山之事,恐怕众人皆被大明蒙蔽。
一番思索后,赵佶走到书桌前,挥笔疾书。
片刻,搁笔。
“来人!”
“将此信送往大秦,呈给嬴皇!”
赵佶绝非平庸之辈,诸皇朝中,无一简单。
信中内容简明,提出与大秦联手,争霸天下!
华山之巅,火炮轰鸣不断。
虽对陈向无害,心中却颇为不悦。
我已让你们停手,为何反而增兵?
你看,我华山玄清观,此刻恐怕已面目全非。
决定了!
大明轰华山多久,我便在大明皇城待多久!
只愿这系统能随我转移。
“但愿大明皇宫高手众多。”
脑海中奖励声不断,陈向嘴角微扬。
而在大秦,皇宫内已陷入混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