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之始也故以形之始者爲太始到於素
则在色爲未受采虽可名以素而色未着
焉故谓之太素而以质之始者名之气形
质之始虽具而其序可拟其道犹未判也
爲天爲地爲圣爲物同乎素朴而未离是
爲浑沦也形形而无有安可视而循声声
而无闻安可听而知虽然气形质之始即
具则其去太易也远矣然犹浑沦而未离
於易故虽不可名之太易犹曰易也
易变而爲一一变而爲七七变而爲九九变
者宄也乃复变而爲一
解曰一者水之生数七者火之成数精神
旣具火腾水降坎离交济万化由是而显
矣七又变而爲九而万物之变尽矣九天
数之穷也穷则变故复变而爲一数变无
穷如环之循此天地造化之至理也於水
言生数於火言成数水物生之方火物盛
之方且火之生数爲次二二不能变故也
老君德经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盖
言水一而火二次之精具而神从之天肇
一於北地耦二於南人成位乎三三才具
而万象分矣老君言物之生列子言物之
变其数虽不同莫不自一以始而资水火
之用也由是知圣人之教一出焉一入焉
互明於道而已矣
一者形变之始也
解曰一之爲数虽离於道而未耦於物故
一爲形变之始天一生水精所舍也人之
生天一在藏本立始也万物之化生皆本
於天地含精此一所以爲形变之始庄子
谓通於一而万事毕非以其达形变之始
而然欤
清轻者上爲天浊重者下爲地冲和气者爲
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解曰天得一而积气故清轻而覆物地得
一而积块故浊重而载物肃肃出乎天赫
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冲和气者爲人
万物之化生均於得一而不能无待於生
生化化故必天地含精而後万物化生不
曰生化而曰化生则化已而复生以言生
化之无穷也夫人之与物均禀阴阳之和
以成若生载若形特言冲和气爲人者有
生虽均而万物之生则有飞潜动植之异
类羽鳞介倮之异属其於阴阳不能无偏
系也则冲和气者唯人而已
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
全用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
所宜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
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
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
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
所位者也
解曰论天地圣人之道则无不该也无不
徧也语天地圣人之用则既已降本流末
囿於形变之中而各有所职矣故天能天
而不能地地能地而不能天圣宜通而有
所否物宜否而有所通以阴阳求天道则
千岁之日可坐而致以仁义求圣人之教
则帝王之功可端拜而议以柔刚求万物
则扰扰之变可一二以数盖一丽於形则
必不能出其宜定之位也虽然不违其宜
万物之微亦各有妙用求其备天地之大
无全功能常即其宜定之位而不逆其自
然之性则物物皆与天地同功虽万变之
殊莫不融会於一致矣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
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
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
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声
者闻矣而声声者未尝发色之所色者彰矣
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
者未尝呈
解曰经曰无无有无有有无有盖所谓有
无者非以有爲有也非以无爲无也由不
有中有不无中无即有是无即无是有故
有生者有生生者非生故有非生生故无
有生不离於生生生生不外乎有生其有
不有其无不无形声色味亦莫不若是矣
是故不有形色声味则无无之化不显不
有生生形形声声色色味味者则有有之
物不运由是有生不可以言徼生生不可
以言妙故形声色味虽有物之至麤始终
相续其生不穷资於人者无已也且形色
声味一体固足以兼之所以屡言之者万
物之生固有偏於声色臭味者矣言此以
明含生之类情与无情无非运於无爲之
軄也
皆无爲之职也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
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
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
羶能香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
能也
解曰道常无爲而无不爲无爲之职即万
变之宗主而庄子所谓眞宰也夫唯无爲
则不拘於阴阳不制於柔刚非方非体不
死不生不丽於时不着於物不属於声色
不主於臭味出气物包形神万物皆资其
用而我初不离此所以无不知无不能老
君所谓其用不可既也是以职教化者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