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爲祟故也常者久而不变之谓浑而无奇之称旣曰常
又曰玄所以益明常之不可易不可加也圣人特常之至者
耳程俱论曰可道之道以之制行可名之名以之立言至
於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尝敢以示人非
藏於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而示人焉耳故西方圣人其
所示现设爲乘者三演爲分者十二命之曰教若夫传於教
外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中国之圣人祖唐虞宪文
武以订诗书礼乐之文命之曰经若夫其所以言犹履之非
迹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故老君着五千之文将以
示天下迪後世非退於道冥而独於已者故其发言之首以
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者五千文之所具也若夫千圣之所
不传者不可得而言也笔乘谓太上实非舍有以求无苟
舍有以求无则是有外更有无安得爲无葢当其有时实未
尝有乃眞无也故不灭色以爲空空卽色不捐事以爲空事
卽空不然其所谓无者爲对有之无而所谓有者爲对无之
有亦恶得谓之常无常有哉噫安得知常者而与之一论此
李淸庵曰予谓无欲者无心作爲自然也有欲者有心运
用工夫也无爲则能见无名之妙全其性也有爲则能见有
名之徼全其命也有与无性与命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有无交入性命双全也子思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
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卽无欲观妙之义也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卽有欲观徼之义也致中
和天地位万物育卽玄之又玄之义也所谓欲者欲人之不
可之谓
可道必名名必有知故次之以天下皆知
养生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爲求爲美名美斯恶已不得美名○不美是恶之因皆知善之爲
求爲善人善斯不善已反爲恶人○善是不善之因故有无相生无必生有有必生无难易
相成先难後易先易後难长短相形道本无形自相长短高下相倾天旋地转本无高卑声音
相和一风所鸣万籁相应前後相随往古卽今来今卽古是以圣人处无爲之事贵乎
自然行不言之教道寓於物万物作而不辞无必生有安得不生倘若不生安见长存○忘物
生而不有无非幻妄○忘形爲而不恃今日今日而已○忘情功成而不居岂可以梦
爲实忘成夫惟不居忘外而不忘其内也是以不去一我自存
复圭子曰大道无名原无美恶亦无善不善自混沌凿而美
恶分因有善不善葢至美不美至善不善美中藏恶善中寓
不善非天下所得而知也故人之所谓美且善者岂眞美且
善哉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是之谓有无相生合抱之
木起於毫芒百尺之台溃於蚁穴是之谓难易相成人知临
短以爲长不知卽短以爲长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非长短
相形乎高者不可使卑卑者不可使高一定之高下也若天
道高而下降地道卑而上升非高下相倾乎空谷传声声应
气求一淸一浊递爲抑扬则声音相和也古以今爲後而随
前来亦以今爲前而随後往则前後相随也已上相生相成
相形相倾相和相随六者皆自有爲而致也惟圣人洞知其
故已雕已琢复归於朴处无爲之事以道而治也行不言之
教以身而教也是以万物并作吾从而与之作作而不辞忘
物也万物并生生而不有忘形也如造化虽能有所作爲而
不自恃其能忘情也如四时虽有成物之功而不自居忘成
也夫惟不居其功是以生成之功归天地参赞之功归圣人
天地也圣人也一也功岂去天地圣人哉○碧虚子曰美善
生於妄情以情之所好爲美情之所恶爲恶纵已妄情非恶
而何以已之所是爲善以已之所非爲不善纵已是非安有
美乎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不以好
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此谓止於实当也夫圣
人岂无美善葢美而不矜同於无也不矜则德全同无则害
远德全害远美善尽矣若以美善化天下使知其美之爲美
葢未尽善也
知则善恶互生难易对陈势必争尙贤德故次之以不尙
贤
安民章第三
不尙贤爲子当孝爲臣当忠使民不争饱不思食○忘我不贵难得之货黄金与土同价
使民不爲盗如意无他不见可欲耳目之间心实在焉使心不乱去卽唤囘○忘情是
以圣人之治[多少分明@○]虚其心[是@○]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河上公云
爱精重施髓满骨坚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爲也[多少分明@○]○识诀者
恐惧爲无爲○则无不治[是@○]
复圭子曰尙贤好名也名争端也若上不好贤则民自然不
争贵难得之货好利也若上不好利则民自然不盗伯夷死
名於首阳争名也盗跖死利於东陵争利也岂非上之人所
尙在名所贵在货哉苟上者不见名利有可欲则民亦各安
其志而心不乱矣非闭目而不见也谓天下无可欲者动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