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枝丈夫谈到东京的三·一五事件,许多革命者和共产党员遭到逮捕和迫害,激发了小林多喜二的革命义愤,呼吁组织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并出版机关刊物《战旗》。他说:“我们来中国是为了聘请文艺骑手。”
王至诚误以为藤枝丈夫是找他,忙推脱:“我不过是东北帝国大学的肄业生,学的是书画。”
“对不起,王先生,是我没有说明白。”藤枝丈夫解释道,“我们需要的是K君,他这时应该正奔走在吼声连天的中国黄色大街上。K君是一个钢铁般的战士。”
王至诚心中一动,猜测K君是郭沫若日语读音的第一个字母,他意识到这是个危险的身份。尽管如此,他仍装作不知:“鲁迅改到上海了,该请他去!”
藤枝丈夫道:“我正有这个意思。怎么找到他?”
“我来上海就是想邀请鲁迅、蒋光慈和其他朋友们结合形成一种联合战线。在东京有一个‘纳普’联盟,在中国也应该有。”藤枝丈夫进一步解释。
王至诚心中不悦,直言:“尊敬的藤枝丈夫,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在东京要建什么联盟那是你们的事情,在我们中国,就不劳驾你们操心了!”
张景城赶着马车去见鲁迅,刚错过上午的高峰,但繁华的街市依然车水马龙,他只得放慢速度,心中暗想鲁迅的影响力不仅限于文学,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在推动社会进步、反对专制与传统封建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王至诚在车上思索着,鲁迅的文字如同利刃,深刻剖析社会的病痛,唤醒了无数沉睡的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浙江绍兴人,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王至诚望着坐在对面的爷爷,想起刚才与爷爷的争论,心中充满愧疚,默默沉思。对鲁迅的最初了解源于爷爷王怀兰藏的一本《新青年》,其中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离开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赴东北帝国大学留学后,王至诚才知道鲁迅是他的校友,鲁迅毕业于仙台医科大学。去年,王至诚收到鲁迅的邀请函,心中满是敬仰。
王怀兰问道:“至诚,对鲁迅先生真的了解吗?”
“还算了解吧。”王至诚答。
“怎么叫还算?”王怀兰不满。
见爷爷不再生气,王至诚沉思一会儿,便说道:“鲁迅因在东京留学,受到日俄战争教育片的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夏秋间,鲁迅被母亲骗回国与朱安结婚,复赴东京专门从事文艺译着工作。1909年归国,任教于杭州和绍兴的师范学堂。”
王怀兰补充道:“鲁迅之所以有如此文化底蕴,是因为他对中华文化的挚爱。在绍兴任教期间,他发表了第一篇文言小说《怀旧》。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特邀鲁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后被任命为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从此,他开始校对古籍,对佛教思想也有研究。”
“鲁迅因张勋复辟愤然离职,参加《新青年》改组,创作了《狂人日记》。北京新潮社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王至诚继续说道,“鲁迅也参与了语丝社的创办,发表了《论雷峰塔的倒掉》,成为主将之一。”
“‘女师大风潮’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的斗争被免职,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作《死地》和《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抨击政府,遭追捕。在山本医院避难期间,鲁迅笔耕不辍,出版了《彷徨》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鲁迅从鹭城大学辞职后,赴中山大学任教,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4月1日,他在黄埔军校发表了《革命时代的文学》,不久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铤而走险去营救进步学生,因无果愤然辞职。”王怀兰感慨道。
“鲁迅每走一步,都未丢掉传统文化,反而将其发展至极致。他没有与新思潮冲突,而是辩证地接受西方和东京的先进文化影响。”王怀兰说。
“爷爷,你知道鲁迅为何拒绝诺贝尔文学奖吗?”王至诚问。
“鲁迅知自己是中国人,担心这滋长虚荣心,但他缺乏民族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文化,鲁迅的文章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也是世界新文化的方向。”王怀兰回答。
“我没想到在我被捕期间,鲁迅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离开广州来上海。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和‘自由人’展开持久论争;今年与创造社、太阳社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王至诚说,“我也想听听鲁迅对书法发展的高见。”
“我们的重心在书画,而非文学。”王怀兰提醒,“经历了国共两党的分裂之痛,不想再经历文化人内部的争论。”
“鲁迅的文学面对敌人的文化,是一场看不见血的软刀子,他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王至诚说道。
“见面再谈文学。”王怀兰表示支持。
“鲁迅是一位难以接触的人,如果再遇上许广平……”王至诚不禁感到担忧。
“至诚,鲁迅的太太许广平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在文学上也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能见到鲁迅,或许也能顺便与许广平交流。”王怀兰的眼中闪烁着希望。
车子缓缓驶过繁华街市,前方就是鲁迅的住处。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他们的每一步都承载着重重的期待与未知。王至诚深吸一口气,默默祈祷能与鲁迅及许广平有一个愉快的交流,探讨文学与文化的未来。
正当他们接近鲁迅的住处,王至诚的心中涌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他对鲁迅的崇敬是深沉的,另一方面,他心中也充满了对鲁迅能否理解他们所处时代困局的期待。
鲁迅的文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而他本身又是怎样一位在黑暗中拼搏的人物?王至诚暗自思索,如何向鲁迅表达他对文化与信仰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在这股紧迫感中,车子终于停下,眼前就是鲁迅的家。王至诚轻声道:“爷爷,我们到了。”他心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与激动,似乎即将迎来一场改变他们命运的交流。
喜欢文化英雄联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文化英雄联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