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1日,东风的天际依旧笼罩着一些暗淡的云彩,清新而湿润的上海在凌晨时分显得格外宁静。王至诚陪着靖尧离开思南公馆,沿着漕溪北路,朝着徐家汇藏书楼走去。天边的晨光透过云层洒下,像是为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纱。
“你知道吗?这座藏书楼可是上海的一颗璀璨明珠。”靖尧一边走,一边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对历史的好奇。
王至诚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心中暗自回忆着自己在北京的岁月。那时的他,沉浸在美术的世界里,忘却了外界的喧嚣。“确实,这里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他回应道,声音中透着一丝怀旧。
当他们走进藏书楼时,王至诚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与靖尧一起,沉浸于厚重的书香中,仿佛一切烦恼都被抛诸脑后。靖尧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突然问道:“至诚,这里的书籍一般不外借,今天为什么能让我们进来呢?”
王至诚稍微思索,随即回答:“或许这背后有个故事。”他带着靖尧走向大书房,那里有着开阔的空间和高耸的书架,仿佛藏着无数秘密。
王至诚和靖尧以年轻夫妇的身份来到了大书房,找了一个窗明几净的地方坐下,王至诚挥笔写字。靖尧一边研墨,一边好奇地问:“这个藤枝静男,为什么会被称为藤枝的丈夫?这到底是名字,还是身份?”
王至诚停下笔,微微皱眉,沉吟片刻:“他是一位日本作家,也是一名医师。或许他的名字与他的故乡有关,但更可能是他对文学的执着与热爱。此人不仅和日本作家鹿地亘等认识,而且与成仿吾和郭沫若关系不错。”
就在此时,门口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两名年轻人走了进来,自我介绍道:“我们是《文艺战线》的记者,想寻访中国的无产派文学者。”其中一人,名叫小牧近江,另一位则是里村欣三。
靖尧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游移,脸上流露出一丝警觉。里村欣三走过来,问:“见过一个叫郭沫若的作家,来看书吧?”
靖尧摇了摇头。小牧近江的语气中透着焦灼,“我们听闻他在这里,但找他可真难!”
王至诚心中一紧,郭沫若的名字在他耳边回响。小牧近江继续说道:“我们此次前来,是因为鹿地亘临捕前的安排。”
“鹿地亘被捕了?”王至诚的声音有些颤抖,脑海中浮现出当初那艘“西京号”邮轮上的场景,鹿地亘的身影历历在目。
“是的,川岛流速和川岛美子参与了他的抓捕行动。”小牧近江的眼神中透着无奈。
“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为什么要抓他?”王至诚愤怒地问,心中对自己曾与鹿地亘的交情感到愧疚。
“因为他帮助了一位中国的文化间谍安全离开日本。”小牧近江的回答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王至诚的心中引起了涟漪。
靖尧愕然,望着王至诚,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王至诚感觉到一阵冷风袭来,仿佛周围的空气瞬间凝固。他暗自思考,那个文化间谍,难道就是自己?
“小林多喜二和川端康成他们还安全吗?”王至诚急切地问。
“他们之中有人出卖了革命和战友,还出卖了中国的郭沫若、鲁迅、成仿吾、冯乃超、郁达夫等作家。特高课已经与北洋政府和国字号右翼派取得联系。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小牧近江叹息,语气中满是无奈。
就在此时,突然闯入的是一位冷傲的少女,身着中式旗袍,黑色的墨镜遮住了她的眼睛,给人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这是我的图书馆!”她大声说道,目光犀利,扫视着周围。
靖尧和王至诚不禁互相对视,心中升起一丝紧张的预感。
“请你们离开。”少女的语气坚定,似乎不容置疑。
“小姑娘,你知道我们在这里讨论什么吗?”王至诚试图缓和气氛,语气温和。
“我只知道,这里不欢迎你们。”她的声音如同冰冷的刀刃,切割着空气。
“你是?”靖尧不甘示弱,向前一步,目光坚定。
“喊我廖小姐吧。”她的回答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威严,忽然想起一件事,说:“我现在是徐家汇藏书楼的管理员,什么事情最好别瞒着我?”
王至诚感到脑海中一阵轰鸣,心中暗想:她为何如此强硬?背后的靠山是谁?然后说道:“廖小姐,我们在讨论文学,有什么不妥吗?”王至诚试图以平和的语气唤起她的理智。
廖小姐微微一愣,似乎在思考什么,随后她的态度略微缓和了一些:“文学?在这个时代,文学可不等同于安全。”
王至诚感到心头一紧,“廖小姐,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我知道的太多了。”廖小姐的声音低沉,似乎藏着无法言说的秘密,“有些事情,不是你们可以插手的。”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有更多的人来到了藏书楼。王至诚心中的不安愈加剧烈,他知道事情正在朝着不可预料的方向发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