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注】成无己说:如果攻下之后阳邪传入里,就会结聚在胸中形成结胸证,因为胸中是阳气接受邪气的部位。阴邪传入里,就会停留在胃脘部形成痞症,因为胃脘部是阴气接受邪气的部位。
程应旄说:虽然都用泻心汤,但症状中有呕吐,那么功效就侧重于涤除水饮,所以用半夏来命名方剂。称为泻心汤,是因为病在胃脘部这个清阳所在的位置,热邪挟杂水饮,尚未形成实证,所以要清热涤饮,使胃脘部的气机得以通畅,上下自然就不会有阻滞,阴阳也就能够自然交互。然而关键在于胃,所以还要补胃的虚弱,以此来斡旋气机,这与实热进入胃中而泻除其蓄积胀满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痞证虽然是虚邪,却是表气入里,寒邪已经化热。寒邪虽已化热,但热并非实症,所以用苦寒药物来泻除热邪,同时佐以辛甘药物来补益虚损,不必专门攻痞,痞症自然就会消散。所以在一个方剂中,寒热药物相互配伍使用,如果是阴寒导致的痞症,与阳气郁滞无关,或者即便郁滞但还未化热,泻心汤的治法就不能一概应用。
汪琥说:少阳病误下后,邪气处于半表半里,在阴阳之间,所以会出现痞结症。人身以膈为界,膈以下属于阴,膈以上属于阳,少阳经处于清道且介于膈之间,也属于半表半里。由此可以证明,少阳病误下后,邪气乘虚入里,结胸症和痞症就是这样区分开来的。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净)、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掰开)
以上七味药,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掉药渣后再煮,煎至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