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这是承接上一条内容,又讲述了协热下利且脉象急促的情况,以区别其治疗方法。患太阳病呈现桂枝汤证,应当用桂枝汤解肌发表,然而医生反而用攻下之法,致使下利不止,这是因为误下,使表热协同陷入体内,从而导致下利不止。如果表证未解,脉象和缓无力,即便出现下利和气喘的里证,按照治法应当用桂枝人参汤来治疗下利,或者用桂枝加杏子厚朴汤来治疗气喘。如今下利不止,脉象急促有力,汗出且气喘,虽然表证未解,但不恶寒,这说明热邪已经陷入阳明经,即便有类似桂枝汤证的表证,也应当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方中以四倍剂量的葛根作为君药,黄芩、黄连、甘草作为佐药,其主要作用是解除阳明经的肌表之邪,同时清除胃中的里热,这是在清解之中兼顾解除表里之邪的方法。如果脉象沉迟,或者脉象微弱,那就表明里寒且虚,又应当用理中汤加桂枝来治疗。由此可见,上一条所说的协热下利、下利不止、胃脘部痞塞坚硬、表里不解的情况,脉象若不微弱,必然是沉迟的。
【按语】协热下利有两种证型,依据脉象的阴阳来分辨虚实,从而确定主治方剂,固然是恰当的。然而,还不可不分辨下利粪便的性状,如是否粘秽或大便泄泻,清稀如水,状如鸭屎之证,小便颜色是白还是赤,以及脉象有力还是无力。
【集注】成无己说:病症中有汗出且气喘的情况,这里说的是自汗出并且气喘,是邪气在体表过盛所导致。而“喘而汗出”,说的是因为气喘而汗出,这是里热内盛、气机上逆所导致,所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以疏散表邪、清除里热。
方有执说:下利症状与上一条相同。但上一条用理中汤,是因为胃脘部痞塞坚硬、脉象微弱,属于寒证。这里用黄芩、黄连,是因为气喘、汗出、脉象急促,属于热证。
喻昌说:太阳病原本没有攻下之法,应当用桂枝汤解表,医生反而用攻下之法,那么在太阳经的邪热,还没有传至阳明经的表,就已经进入阳明经的里。所以脉象急促,汗向外泄,热向上冲就导致气喘,向下冲就导致泄泻。因此舍弃桂枝汤而用葛根,专门主治阳明经的表证,加黄芩、黄连以清除里热,这样不用专门治疗气喘,气喘就能停止,不用专门治疗下利,下利就能止住。这又是太阳经与阳明经表里双解的变通治法。
汪琥说:误下使肠胃虚弱,被热邪所乘,于是下利不止,这并非肠胃真正虚弱的病症,而是胃中有邪热,向下传到肠道从而导致泄泻。脉象急促,指的是脉象数而时有一止,然后又恢复跳动,这是阳热独盛的脉象。脉象急促显示有阳热,可知表证未解,这里的表证是阳明经病症,并非仍然是太阳经桂枝汤证的表证。气喘并且汗出,也是阳明胃腑里热内盛、气机上逆所导致,并非太阳经风邪壅滞导致的气喘,也不是桂枝汤证汗出的症状。所以应当解除阳明经表邪,清除胃腑里热。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